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idu
map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型城乡形态研究

纸书售价: 110.4 纸书定价:¥138.0 电子书售价: 55.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 城乡一体化
(一)城市与乡村
(二)城乡一体化
(三)城乡关系
二 新型城乡形态
(一)形态与城乡形态
(二)新型城乡形态
第二节 研究背景
一 国际背景:区域一体化合作发展以不同形式盛行全球
二 国内背景:城乡一体化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主体内容
三 政策背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框架基本形成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第四节 研究任务与难点内容
一 研究任务
(一)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型城乡形态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二)中国城乡发展实践与城乡形态演变的历史及现实问题
(三)中国新型城乡形态发展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现问题
二 难点内容
第五节 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框架
三 研究方法
(一)历史比较分析法
(二)理论抽象概括法
(三)实证与规范分析结合法
(四)量化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五)文献资料检索归纳法
(六)典型调查与系统分析相结合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进展
第一节 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述评
一 国内研究进展与述评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进展
(二)简短评价
二 国外研究进展与述评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进展
(二)简短述评
第二节 城乡形态问题研究述评
一 国内研究进展与述评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进展
(二)简短评价
二 国外研究进展与述评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进展
(二)简短评价
第三章 城乡结构系统及其形态演变
第一节 城乡结构与城乡系统
一 城乡结构
(一)结构与城乡结构调整
(二)城乡结构调整与城乡协调发展
(三)城乡空间结构关联
二 城市系统
(一)新经济地理学视野中的城市系统
(二)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中的城市系统
三 乡村系统
(一)乡村系统的基本特征
(二)乡村系统的基本功能
四 城乡一体化模型
(一)模型假设
(二)城乡一体化的短期与长期均衡模型
(三)进一步地讨论
第二节 经济发展史中的城乡形态演变
一 传统农业经济时代的城乡形态
(一)人类发展历史轨迹中的城乡社会分离
(二)早期农业文明下的中国城乡发展
(三)小结:农耕文明下的城乡形态
二 现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城乡形态
(一)工业革命加速城乡关系调整
(二)城市化与城乡形态演变
(三)小结:工业文明下的城乡形态
三 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城乡形态
(一)全球化加速城乡社会巨变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城乡发展
(三)小结:城乡形态演变的未来
四 城乡发展中的文化形态变迁
(一)文化的制度约束特征
(二)城乡关系与地域文化
(三)城乡经济与文化互动
第四章 中国城乡发展实践及其形态演变
第一节 计划经济制度下的城乡形态演变与发展
一 计划经济制度下的城乡发展实践
(一)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形态演变
(二)城乡经济发展实践
(三)经济发展中的城乡形态演变特征
二 计划经济制度下城乡发展的反思与检讨
(一)计划制度与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影响城乡发展
(二)城乡发展亟须冲破计划制度和二元体制约束
第二节 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城乡形态演变与发展
一 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城乡发展实践
(一)市场导向下的城乡形态演变
(二)市场导向下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二 市场经济制度下城乡发展的反思与检讨
(一)市场成为城乡发展的制度基础
(二)城乡一体化面临诸多难题
第三节 中国城乡发展实践与理论总结
一 中国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实践
(一)多重合力下的城乡区域发展
(二)城乡发展中的区域差异
二 中国30多年城乡发展的理论总结
(一)中国城乡形态演变伴随着城乡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
(二)新型城乡形态生成于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特定阶段
(三)中国城乡二元结构转化是城乡自组织系统演化的重要内容
(四)新型城乡形态是中国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
(五)主体功能区的建设发展有助于促进中国城乡空间结构优化
(六)城乡形态演变与城乡一体化是多种力量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
第五章 中国新型城乡形态发展研究
第一节 城市(区)主导带动形态
一 城市(区)主导带动形态类型与发展机制
(一)城市空间结构类型
(二)演变发展机制
二 中国推进城市化的普遍实践
(一)城市(区)主导带动形态的具体形式
(二)城市(区)主导带动形态的实证案例
三 城市(区)主导带动形态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农村内生驱动发展形态
一 农村内生驱动形态的演变机制
(一)制度变迁推进机制
(二)产业发展支撑机制
(三)人力资本保障机制
(四)要素流动驱动机制
(五)服务体系辅助机制
二 中国农村发展的典型实践
(一)农村内生驱动形态的具体形式
(二)农村内生驱动形态的实证案例
三 农村内生驱动形态的演变趋势
(一)环境约束日趋凸显
(二)区域差异长期存在
(三)新问题新矛盾亟待破解
第三节 城乡关联互动发展形态
一 城乡关联互动发展形态的理论阐释
(一)系统性是城乡关联的基本属性
(二)城乡关联发展涉及经济利益格局调整
(三)资本积累对城乡关联至关重要
(四)城乡二元到关联发展的实现
二 成—渝统筹城乡关联互动发展的实践
(一)成都的城乡统筹实践
(二)重庆的城乡统筹实践
(三)成渝实践的小结
三 城乡关联互动发展形态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 新型城乡形态的一个尝试性总结
一 新型城乡形态是中国城乡一体化特殊阶段的具体表现
二 中国现阶段的城乡一体化存在多种新型城乡发展形态
三 合理化的城乡形态有助于城乡一体化目标的实现
四 新型城乡形态是中国城乡一体化目标实现的重要内容
第六章 国外城乡一体化发展借鉴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城乡一体化实践
一 不同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实践
(一)英国的实践
(二)美国的实践
(三)德国的实践
(四)韩国的实践
(五)日本的实践
二 发达国家和地区城乡发展的共同经验
(一)重视法律制度保障
(二)积极引导工业分散化
(三)发展农业集约经营和多种经营
(四)促进基础设施先行
(五)建立功能齐全的农村组织
(六)重视劳动力流动与人力资本积累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城乡发展实践
一 不同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实践
(一)巴西的实践
(二)印度的实践
(三)以色列的实践
二 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城乡发展问题
三 发展中国家城乡发展的共同经验
(一)改善农业生产软硬环境,增加农业投入
(二)适时推进土地改革
(三)推进乡村工业化
(四)优化城市布局
(五)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第三节 国外促进城乡发展的经验借鉴
一 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转变是城乡一体化的本质属性
二 重视市场与政府作用的发挥是城乡一体化的内在要求
三 构建城乡良性互动发展机制是城乡一体化的基本保证
四 特定时空存在适于不同区域的城乡发展形态或模式
第七章 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难点问题
第一节 城乡一体化中的制度创新
一 土地制度
(一)土地制度功能的厘定
(二)中国土地制度变迁与别国经验借鉴
(三)土地流转中的新问题
(四)差异化的城乡土地制度
(五)促进土地制度创新
二 户籍制度
(一)户籍制度的初始设计与城乡发展的尖锐矛盾
(二)城乡一体化的顺利推进亟待户籍制度的改革创新
三 财政金融制度
(一)城乡财政体制
(二)城乡金融发展制度
四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
(一)农民工就业制度
(二)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节 城乡一体化中的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
(三)促进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
二 城乡教育与医疗卫生服务
(一)城乡教育服务
(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
三 农村水利与科技服务
(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二)农业科技服务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中的社区治理
一 城市社区发展及其治理
二 农村社区发展及其治理
三 城乡社区社会管理创新
第四节 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机制
一 城镇增长中心的带动辐射机制
(一)城镇的空间扩散
(二)产业的经济扩散
二 乡村城镇化的内生驱动机制
(一)乡村工业化
(二)乡村社会现代化
三 基础设施的公共关联机制
四 政府“看得见的手”的干预机制
第八章 中国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对策
一 立足不同阶段形态,突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以城市化力量加强城乡区域联系
(二)以工业化力量促进城乡经济联系
(三)以主体功能区建设推进城乡协调
(四)以不同路径实现城乡一体化
二 立足城乡产业链接,强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济支撑
(一)以不同层面的关联促进城乡产业链接
(二)以城市化工业化促进城乡产业升级
(三)以市场机制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四)以统一的市场体系促进城乡市场化水平提升
(五)以创新要素促进城乡发展方式转变
三 立足城乡制度变革,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基础
(一)以多种力量促进城乡制度创新
(二)突出重点促进农村制度创新
(三)以市场机制促进城乡居民发展的机会均等
(四)以科学的制度创新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
(五)以不同条件出台不同的可操作性政策措施
四 立足市场经济规律,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城乡发展需要市场理念
(二)改善城乡交通条件
(三)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五 立足改革发展动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基本均等化
(一)以改革精神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政府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功能担当
六 立足城乡发展规划,提升城乡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一)以科学规划促进城乡生态协调
(二)通过可持续发展破解城乡资源环境约束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一 主要研究结论
二 未来趋势展望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