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德育思想史论
纸书售价: ¥69.0 纸书定价:¥69.0
-
作者: 黄钊责任编辑: 田文出版时间: 2011-04-01ISBN: 978-7-5004-9089-0字数: 1380千字浏览人数: 287次所属丛书: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学术丛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总序
自序
导言
第一节 本书的研究宗旨、任务、对象和范围
一 本书的研究宗旨与任务
二 本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第二节 中国古代德育思想源流概述
一 夏、殷、西周时期:中国德育思想早期萌发阶段
二 “百家争鸣”时期:儒、墨、道、法诸家的德育思想
三 秦汉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德育思想的新发展
四 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德育思想的新创造
第三节 中国古代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 中国古代德育思想具有典型的民族性
二 中国古代德育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三 中国古代德育思想成果具有可继承性和借鉴性
第四节 学习与研究中国古代德育思想史的意义与方法
一 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德育思想史的意义
二 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德育思想史的方法
上篇 先秦时期的德育思想
第一章 先秦时期德育学说形成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第一节 夏、殷、西周时代的社会概况
一 夏代的社会状况
二 商(殷)代的社会状况
三 西周时代的社会状况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概况
一 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 政治经济变革与阶级斗争
第二章 夏、殷、西周至春秋中期的德育观念
第一节 夏、殷时代的德育观念
一 天命观:夏殷时代德育观念的核心内容
二 夏殷时代透露了早期“民本”观念
三 夏殷时代关于“德”的概念
第二节 西周时代的德育观念
一 《易经》中的德育观念
二 《洪范》中的德育观念
三 周公的德育观念
四 《诗经》中的德育观念
五 西周末年邵公、史伯等人的德育观念
第三节 春秋前、中期(或稍后)的德育思想
一 管仲、晏婴的德育观念
二 叔向、史墨的德育观念
三 子产、邓析的德育观念
第三章 儒家的德育思想(上)
第一节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德育思想
一 以德治为目标的德政说
二 关于德育内容的设计
三 注重塑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君子”人格
四 以“循循善诱”为特征的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施教方法
五 以严于律己为特征的自我教育方法
第二节 孟子以“性善论”为基础的德育思想
一 以“性善论”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
二 以“民本论”为特征的“仁政”说
三 以“反省内求”为主要特征的道德修养方法论
第三节 荀子以“性恶论”为基础的德育思想
一 荀子的宇宙观
二 荀子的政治观
三 荀子的道德观
第四章 儒家的德育思想(下)
第一节 《易传》的道德理念
一 注重对《易经》道德观念的阐发与创新
二 大力倡导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道德精神
三 关于修身方法的论述
第二节 《孝经》的德育思想
一 《孝经》论“孝”的重要性
二 《孝经》关于“孝”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三 《孝经》所透露的关于“孝治”的深刻思想
第三节 《礼记》之《礼运》、《大学》、《中庸》的德育思想
一 《礼运》中的德育思想
二 《大学》中的德育思想
三 《中庸》中的德育思想
第五章 墨家的德育思想
第一节 墨家的开山祖墨子的德育思想
一 以“贵义”为特色的“兼相爱、交相利”说
二 墨子自食其力、勤劳俭朴的道德追求
三 墨子的“尚贤”与“尚同”理论
四 墨子的德育方法论
第二节 后期墨家的德育思想
一 后期墨家对墨子德育思想的深化发展
二 后期墨家对儒家德育思想的借鉴与改造
三 后期墨家对中国古代辩学的理论贡献
第六章 先秦早期道家的德育思想
第一节 道家开山祖老子的德育思想
一 老子这个人与《老子》这部书
二 老子的宇宙观
三 老子的政治观
四 老子的道德观
第二节 稷下道家的德育思想
一 稷下道家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 宋、尹与慎、田学派的德育思想
三 《管子》之《道家诸篇》中的德育思想
第三节 庄周学派的德育思想
一 《庄子》的宇宙观
二 《庄子》的道德观
第七章 战国末年黄老道家的德育思想
第一节 《文子》的德育思想
一 关于《文子》这部书
二 《文子》的宇宙观
三 《文子》的政治观
四 《文子》的道德观
第二节 《黄老帛书》的德育思想
一 《黄老帛书》有关问题考论
二 《黄老帛书》思想体系的基本特点
三 《黄老帛书》的宇宙观
四 《黄老帛书》的政治观
五 《黄老帛书》的道德观
第三节 《鹖冠子》的德育思想
一 关于《鹖冠子》一书
二 《鹖冠子》的宇宙观
三 《鹖冠子》的政治观
四 《鹖冠子》的道德观
第八章 先秦法家的德育思想
第一节 秦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的德育思想
一 商鞅的政治观
二 商鞅的道德观
第二节 齐法家的德育思想
一 齐法家的政治观
二 齐法家的道德观
三 齐法家的德育方法论
第三节 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的德育思想
一 韩非的宇宙观
二 韩非的政治观
三 韩非的道德观
第九章 名家和杂家的德育思想
第一节 名家以论辩为特色的德育思想
一 惠施的德育思想
二 “辩者《二十一题》”所透露的宇宙观
三 公孙龙的德育思想
第二节 《吕氏春秋》的德育思想
一 吕不韦其人与《吕氏春秋》其书
二 《吕氏春秋》的宇宙观
三 《吕氏春秋》的政治观
四 《吕氏春秋》的道德观
中篇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德育思想
第十章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社会概况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社会概况
一 政治经济体制的新格局
二 生产力的新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新进步
三 秦及汉初探索新的上层建筑的种种尝试
第二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概况
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矛盾状况
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生产力的状况
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领域的新变化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社会概况
一 隋至唐中期封建制的发展
二 隋唐五代时期意识形态方面的状况
第十一章 秦汉之际李斯、陆贾、贾谊的德育思想
第一节 辅佐秦始皇推行法治的李斯的德育思想
一 关于加强君主集权的政治方略
二 关于强化意识形态专制统治的设计
第二节 儒道兼通的黄老学者陆贾的德育思想
一 《新语》所表达的哲学观念
二 《新语》所透露的政治观的基本内容
三 《新语》中的道德教化论
第三节 主张弃道从儒的思想家贾谊的德育思想
一 注重总结秦朝败亡教训,主张推行儒家的仁义德教
二 继承荀子“隆礼”思想,突出“礼”在维护等级秩序中的作用
三 对民本思潮作了系统总结
第十二章 汉初黄老新道家的德育思想
第一节 淮南王刘安所编著的《淮南子》的德育思想
一 刘安其人及《淮南子》其书
二 《淮南子》的宇宙观
三 《淮南子》的政治观
四 《淮南子》的道德观
第二节 《〈老子〉河上公章句》的德育思想
一 关于《章句》的作者及其成书时代
二 《章句》的宇宙观
三 《章句》的政治观
三 《章句》的道德观
第三节 严遵《老子指归》的德育思想
一 《指归》的宇宙观
二 《指归》的政治观
三 《指归》的道德观
第十三章 汉代儒家学者的德育思想
第一节 董仲舒的德育思想
一 董仲舒的宇宙观
二 董仲舒的政治观
三 董仲舒的道德观
第二节 以“拥汉安刘”为宗旨的刘向的德育思想
一 刘向的宇宙观
二 刘向的政治观
三 刘向的道德观
第三节 “好古而乐道”的扬雄的德育思想
一 扬雄的宇宙观
二 扬雄的政治观
三 扬雄的道德观
第四节 《白虎通义》一书的德育思想
一 《白虎通义》的政治观
二 《白虎通义》的道德观
第十四章 东汉反神学思想家的德育思想
第一节 “不信图谶之术”的桓谭的德育思想
一 桓谭的宇宙观
二 桓谭的政治观
三 桓谭的道德观
第二节 高举“忌虚妄”旗帜的王充的德育思想
一 王充的宇宙观
二 王充的政治观
三 王充的道德观
第三节 “未为醇儒”的王符的德育思想
一 王符的宇宙观
二 王符的政治观
三 王符的道德观
第四节 《申鉴》的作者荀悦的德育思想
一 荀悦的宇宙观
二 荀悦的政治观
三 荀悦的道德观
第五节 倡导“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仲长统的德育思想
一 仲长统的宇宙观
二 仲长统的政治观
三 仲长统的道德观
第十五章 早期道教经典中的德育思想
第一节 道教形成的客观条件及其思想渊源
一 吸取和利用道家的思想成果
二 道教吸取利用了原始宗教的思想内容
第二节 《太平经》中的德育思想
一 《太平经》的成书过程、作者及其道教特色
二 《太平经》的宇宙观
三 《太平经》的政治观
四 《太平经》的道德观
第三节 《〈老子〉想尔注》的德育思想
一 关于《〈老子〉想尔注》的作者
二 《想尔注》的道教思想特色
三 《想尔注》的宗教道德观
第十六章 魏晋玄学家的德育思想
第一节 “贵无”派玄学家的德育思想
一 “贵无”派玄学家的宇宙观
二 “贵无”派玄学家的政治观
三 “贵无”派玄学家的道德观
第二节 “任自然”派玄学家的德育思想
一 “超然物外”的阮籍的德育思想
二 “放荡”、“无邪”的嵇康的德育思想
第三节 “独化”派玄学家的德育思想
一 “独化”派玄学家的宇宙观
二 “独化”派玄学家的政治观
三 “独化”派玄学家的道德观
第十七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学者的德育思想
第一节 以“尊儒尚学”为特色的傅玄的德育思想
一 傅玄的政治观
二 傅玄的道德观
第二节 倡导“礼教为先”的刘昼的德育思想
一 刘昼的宇宙观
二 刘昼的政治观
三 刘昼的道德观
第三节 《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的德育思想
一 关于学风的深沉思考
二 颜之推的道德教育理念
第十八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学者的德育思想
第一节 “好神仙导养之法”的葛洪的德育思想
一 葛洪的宇宙观
二 葛洪的政治观
三 葛洪的道德观
第二节 “山中宰相”陶弘景的德育思想
一 陶弘景的宇宙观
二 陶弘景的政治观
三 陶弘景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第十九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学者的德育思想
第一节 佛教的传入及其早期演变概况
一 佛教概说
二 佛教的传入及其与中国文化的早期融合
第二节 道安、慧远的佛教学说及其德育思想
一 道安的佛教学说及其德育思想
二 慧远的佛教学说及其德育思想
第二节 僧肇与竺道生的佛教学说及其德育思想
一 僧肇的佛教思想教育学说
二 竺道生的佛教思想教育学说
第二十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批判思想家的德育学说
第一节 以批判君权为宗旨的鲍敬言的德育思想
一 向往“无君无臣”的社会理想
二 揭露君主专制的黑暗现实
第二节 裴□、欧阳建以批判玄学为宗旨的德育思想
一 裴□以《崇有论》为归宗的德育思想
二 欧阳建以《言尽意论》鞭挞玄学家的“言不尽意”论
第三节 杨泉、何承天、范缜以无神论为特色的德育思想
一 杨泉以《物理论》批判宗教唯心主义
二 何承天对佛教谬说的有力批判
三 范缜以《神灭论》批判“神不灭论”
第二十一章 隋至唐初儒道合流思潮中的德育思想
第一节 重“化人之道”的王通的德育思想
一 王通的政治观
二 王通的道德观
第二节 主“儒道相通”说的孔颖达的德育思想
一 孔颖达的宇宙观
二 孔颖达的政治观
三 孔颖达的道德观
第三节 唐初皇帝李世民的德育思想
一 李世民的政治观
二 李世民的道德观
第二十二章 隋唐道教学者的德育思想
第一节 隋唐道教发展情况概述
一 隋唐道教兴盛概况
二 隋唐道教兴盛的缘由
第二节 一代“医圣”孙思邈的德育思想
一 孙思邈的医学哲学思想
二 孙思邈的医德追求
第三节 以“重玄之学”为特色的成玄英的德育思想
一 成玄英的宇宙观
二 成玄英的政治观
三 成玄英的道德观
第四节 著名茅山道士吴筠的德育思想
一 吴筠的宇宙观
二 吴筠的政治观
三 吴筠的道德观
第五节 归隐于青城山的著名道士杜光庭的德育思想
一 杜光庭的宇宙观
二 杜光庭的政治观
三 杜光庭的道德观
第二十三章 隋唐佛教的兴盛及禅宗代表人物的德育思想
第一节 隋唐佛教兴盛概述
一 隋唐佛教兴盛的缘由
二 隋唐佛教兴盛的具体表现
三 隋唐佛教一些主要宗派的理论创造
第二节 禅宗的理论创造及其代表人物的德育思想
一 道信与弘忍对创建禅宗的历史贡献及其德育思想
二 慧能对东山禅学的继承发展及其德育思想
第二十四章 隋唐反佛、道学思想家的德育思想
第一节 韩愈以儒家“道统”说为特色的德育思想
一 建立“道统”说,从理论上清算佛、道之失
二 “性”与“情”均分“三品”的性情论及其理论贡献
三 突出“先王之教”,重视师道传承
第二节 李翱以“性善情邪”为特色的德育思想
一 李翱的政治观
二 李翱的道德观
第二十五章 改革家柳宗元、刘禹锡的德育思想
第一节 柳宗元的德育思想
一 柳宗元的宇宙观
二 柳宗元的政治观
三 柳宗元的道德观
第二节 刘禹锡的德育思想
一 刘禹锡的宇宙观
二 刘禹锡的政治观
三 刘禹锡的道德观
下篇 两宋至明清时期的德育思想
第二十六章 两宋至明清时期的社会概况
第一节 两宋时期的社会概况
一 生产力得到相应发展
二 社会矛盾状况
三 两宋时期的思想文化潮流
第二节 元至明中叶的社会概况
一 社会矛盾状况
二 生产力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
三 科技进步与思想文化发展
第三节 明末清初的社会概况
一 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二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新因素的萌发
三 科技进步与思想领域的启蒙思潮的出现
第二十七章 北宋改革家的德育思想
第一节 “为政尚忠厚”的范仲淹的德育思想
一 范仲淹的政治观
二 范仲淹的道德观
第二节 重功利的李觏的德育思想
一 李觏的宇宙观
二 李觏的政治观
三 李觏的道德观
第三节 力主变法的王安石的德育思想
一 王安石的宇宙观
二 王安石的政治观
三 王安石的道德观
第二十八章 宋明道学开山祖师的德育思想
第一节 “洞彻蕴奥”的邵雍的德育思想
一 邵雍的宇宙观
二 邵雍的道德观
第二节 “濂学”的创始人周敦颐的德育思想
一 周敦颐的宇宙观
二 周敦颐的道德观
三 周氏德育理论对宋明道学的深刻影响
第二十九章 北宋“理本论”与“气本论”奠基人的德育思想
第一节 “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的德育思想
一 张载的宇宙观
二 张载的道德观
第二节 以史为鉴的司马光的德育思想
一 司马光的宇宙观
二 司马光的政治观
三 司马光的道德观
第三节 程朱理学的奠基人程颢与程颐的德育思想
一 二程的宇宙观
二 二程的道德观
第三十章 南宋“理学”与“心学”代表人物的德育思想
第一节 “程朱理学”的最后完成者朱熹的德育思想
一 朱熹的宇宙观
二 朱熹的政治观
三 朱熹的道德观
第二节 朱熹的好友张栻的德育思想
一 张栻的宇宙观
二 张栻的政治观
三 张栻的道德观
第三节 心学开山祖陆九渊的德育思想
一 陆九渊的宇宙观
二 陆九渊的道德观
第三十一章 南宋重功利思想家的德育思想
第一节 “气盖一世”的陈亮的德育思想
一 陈亮的宇宙观
二 陈亮的政治观
三 陈亮的道德观
第二节 “异识超旷”的叶适的德育思想
一 叶适的宇宙观
二 叶适的政治观
三 叶适的道德观
第三十二章 元代理学家许衡、吴澄的德育思想
第一节 力主“行汉法”的许衡的德育思想
一 许衡的宇宙观
二 许衡的政治观
三 许衡的道德追求
第二节 以“和会朱陆”为特色的吴澄的德育思想
一 吴澄的宇宙观
二 吴澄的道德观
第三十三章 明代心学代表人物的德育思想
第一节 承“陆”启“王”的心学家陈献章的德育思想
一 陈献章的宇宙观
二 陈献章的道德观
第二节 陆王心学的最后完成者王阳明的德育思想
一 王阳明的宇宙观
二 王阳明的道德观
第三节 心学后继者王艮的德育思想
一 王艮的宇宙观
二 王艮的政治观
三 王艮的道德观
第三十四章 明代反理学代表人物的德育思想
第一节 气一元论学者罗钦顺的德育思想
一 罗钦顺的宇宙观
二 罗钦顺的道德观
第二节 王廷相的德育思想
一 王廷相的宇宙观
二 王廷相的政治观
三 王廷相的道德观
第三十五章 中国早期启蒙学者的德育思想(上)
第一节 李贽以反宋明道学为特色的德育思想
一 李贽的宇宙观
二 李贽的政治观
三 李贽的道德观
第二节 黄宗羲以民主意识为核心内容的德育思想
一 黄宗羲的宇宙观
二 黄宗羲的政治观
三 黄宗羲的道德观
第三节 顾炎武以“经世致用”为特色的德育思想
一 顾炎武的宇宙观
二 顾炎武的政治观
三 顾炎武的道德观
第四节 王夫之以“性日生日成”为理论基础的德育思想
一 王夫之的宇宙观
二 王夫之的政治观
三 王夫之的道德观
第三十六章 中国早期启蒙学者的德育思想(下)
第一节 “荟萃群儒之说”的李颙的德育思想
一 李颙的宇宙观
二 李颙的政治思想
三 李颙的道德观
第二节 以“朴学质行”为特色的唐甄德育学说
一 唐甄的政治观
二 唐甄的道德观
第三节 脱去“乡愿”俗套的颜元德育学说
一 颜元的宇宙观
二 颜元的政治观
三 颜元的道德观
第四节 “训诂”与“义理”并重的戴震德育思想
一 戴震的宇宙观
二 戴震的道德观
本书主要引用与参阅书目
后记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32912号-1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