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idu
map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

纸书售价: 47.2 纸书定价:¥59.0 电子书售价: 23.6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绪论
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两次历史性结合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结合和大飞跃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结合和大飞跃
二 中国特色经济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三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是历史合力的产物
四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形态的新表述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第一次结合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经济思想(1921—1949年)
一 新民主主义基本经济理论的初步形成阶段(1921—1937年)
二 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理论与新政策(1937—1945年)
三 解放战争时期的经济理论与政策(1945—1949年)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思想(1949—1956年)
一 三大社会主义改造
1.关于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 对社会主义改造和过渡道路的探索和争论
1.党和政府领导人的探索成果和争论
2.学术界的探索成果和争论
(1)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的研究成果
(2)关于过渡时期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第二次结合(上)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1956—1978年)
一 党的八大前后对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经济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阶段(1956—1958年)
二 “大跃进”运动中的严重失误阶段(1958—1960年)
三 1960年冬天以后的五年经济调整阶段(1961—1965年)
四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和两年恢复整顿阶段(1966—1978年)
第二节 毛泽东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和贡献
一 《论十大关系》中的经济思想
二 《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中的经济思想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第二次结合(下)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1978—2008年)
一 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1979—1984年)
二 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的全面开展阶段(1985—1992年)
三 经济发展与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1993—2002年)
四 经济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2003—2008年)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特征
一 中国经济学体系的发展历程
二 中国经济学体系的结构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体系的起点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主导理论
一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三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框架结构
2.关于市场与计划关系的理论突破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
(2)关于以“结合”为显著标志的经济体制转型方法论
(3)渐进式稳步改革模式
四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理论
1.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
五 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
1.正确区分发展与增长、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科学发展与非科学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3.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
第四章 张闻天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贡献
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问题的理论思辨
二 “生产关系二重性”理论
三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四 社会主义经济范畴与价值规律
五 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体系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及市场经济思想
一 如何向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
二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结构及经济建设方针
三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经济政策
第三节 对“左”倾经济思想的反思和批判
一 东北时期对“左”倾思想的纠正
二 “庐山发言”及与“左”倾急躁冒进思想的冲突
三 关于政治与经济、物质利益等问题的辩证思考
第四节 经济思想评价
一 极具学理性和实践性的经济理论
二 与中国经济实践密切结合并为后者所验证的经济理论
三 具有承前启后的特殊历史地位
第五章 陈云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 农业发展理论
一 农业基础地位理论
二 农业生产经营理论
三 农业改革理论
第二节 工业化理论
一 坚持工业化的社会主义方向
二 工业化必须保持适宜的规模和速度
三 重视工商企业的经济绩效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理论
一 陈云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思想
二 陈云的改革开放思想
第四节 经济思想评价
一 主要特点
二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三 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独特贡献
第六章 邓小平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 邓小平经济思想体系框架
一 应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经济研究的出发点
二 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角度高度阐明改革开放基本国策
三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实现形式
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实现形式
2.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实现形式
四 围绕“三步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两大突破
一 对唯物史观有重大突破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思想
二 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理论的重大突破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建立
1.经济体制改革起步阶段(1978—1984年)
2.改革全面推进阶段(1984—1992年)
3.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阶段(1992—2002年)
(二)两个统一性
1.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统一性
2.基本经济制度与多种经济成分的统一性
第七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中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 概述
一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三)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三 关于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经济思想
四 国有企业改革
五 发展战略经济思想
(一)科教兴国战略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第二节 经济思想评价
一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理论的创新
二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的创新
三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创新
(一)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新认识
(二)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地推进和丰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八章 科学发展观体系中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 概述
一 经济思想的基石
二 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思想
1.对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和创新
2.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和创新
3.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
三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思想
1.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3.重视自主创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根本驱动作用,建设创新型国家
4.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二节 经济思想评价
一 从总体上把握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
二 以发展为主题引领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
三 关于“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经济思想(上)
第一节 薛暮桥的经济思想
一 主要经济思想
1.社会主义计划和市场理论
2.价格和货币理论
3.社会主义的就业和分配理论
4.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理论
5.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论理论
6.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理论
7.其他经济思想
二 经济思想评价
第二节 许涤新的经济思想
一 主要经济思想
(一)对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阐释和分析
1.在农业政策方面
2.在工业政策方面
3.在贸易政策方面
4.在运输政策方面
5.在金融政策方面
6.在财政政策方面
(二)对过渡时期经济问题的分析
1.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也是过渡时期的基本经济规律的观点
2.对价值规律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特点进行了探讨
3.探索和论证我国的工业化道路
(三)广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四)对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1.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
2.关于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问题
3.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剩余劳动和利润问题
4.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
(五)对生态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人口学的探索
二 经济思想评价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经济思想(中)
第一节 顾准的经济思想
一 顾准对市场经济理论的初步探索
(一)市场经济理论的初步探索
1.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
2.关于价值规律及其作用问题
二 顾准对“娜拉出走后”的追问
(一)“娜拉出走后”的命题
(二)“娜拉出走后”方向的探索
(三)实现现代化途径的探索
第二节 卓炯的经济思想
一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一)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二)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商品经济
二 计划商品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二)价值规律的宏观作用与微观作用
三 对改革道路的探索
第三节 孙冶方的经济思想
一 以价值论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一)价值规律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律,而不是商品生产的特有规律
(二)“最小—最大”红线
(三)利润论—价值论的发展形态
(四)流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物质代谢过程
二 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及设想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探索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设想
三 经济思想评价
(一)经济理论上的卓越贡献
(二)理论体系中的矛盾与缺陷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经济思想(下)
第一节 刘国光的经济思想
一 从“坚持市场改革方向”到“重视国家宏观计划调控”
二 从“效率优先”到“更加重视社会公平”
三 从“双重模式转换”到“两个根本性的转变”
四 经济思想评价
第二节 吴敬琏的经济思想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和整体协调的改革主张
二 探索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谋发展的道路
三 倡导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
四 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理论
五 经济思想评价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