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政治经济学
纸书售价: ¥32.0 纸书定价:¥40.0 电子书售价: ¥16.0
-
作者: 余斌出版时间: 2013-12-01ISBN: 978-7-5161-3382-8字数: 702千字浏览人数: 467次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导论 政治经济学述要
一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和任务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1.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工场手工业时期才产生的
2.国民经济学的产生是商业扩展的自然结果
3.价值表现的秘密,只有在人类平等概念已经成为国民的牢固的成见的时候,才能揭示出来
4.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在17世纪末是以配第和布阿吉尔贝尔开始的
5.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只是当理论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的时候才开始
6.它一出现,科学的、独立的、德国的经济学也就产生了
7.它是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科学表述
(二)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1.他严密地论证了并且彻底地发展了这个理论
2.它敲响了科学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丧钟
3.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内,自由的科学研究遇到的敌人,不只是它在一切其他领域内遇到的敌人
4.这宣告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破产
5.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第一次在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面前公开投降了
6.这些新的规律并不是由人们的意志创造出来,而是在新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
7.只有通过贸易自由的建立和实现,我们才有可能超越私有制的经济学
(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1.在商品价格不断地时而上涨、时而下降的变动和波动中,经济学要找出这种变动和波动所围绕的稳定的轴心
2.道义上的愤怒,无论多么入情入理,经济科学总不能把它看做证据
3.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就像以前的各种社会一样真相大白
4.这部学术著作的目的是要向我们证明:全部资本,不过是工人阶级的积累起来的无酬劳动
5.这样广义的政治经济学尚待创造
6.政治经济学入门书的全部任务
7.统计应当说明由全面的分析所确定的社会经济关系
8.他们不以指出和斥责剥削现象为满足,他们力求说明这种现象
二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体系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社会的公平或不公平,只能用一门科学来断定
2.政治经济学,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
3.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们在生产中的社会关系
4.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特定范畴的不是劳动
5.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们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
6.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只研究人以生产和交换为取向的行为在社会方面所产生的直接预期的影响
7.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8.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或者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经济的细胞形式
9.人们扮演的经济角色不过是经济关系的人格化
10.问题在于这些规律本身,在于这些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
11.我们太温和了,没有要求我们的大工业家也这样暴露事实
12.政治经济学中实践上有意义的东西和理论上必要的东西,彼此相距很远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1.表现资产阶级财富的第一个范畴是商品的范畴
2.凡是谈到产品都是指商品
3.现代经济学是从竞争的社会制度出发的
4.如果我们考察其他的生产形式,我们就会看到,在当前时期使劳动产品模糊不清的一切神秘性都立即消失了
5.我们的任务不是要谈论他的愿望,而是要研究他的力量
6.除《工厂视察员的报告书》、《童工调查委员会的报告书》和《卫生部门的报告书》外,所有材料都是纯粹的废物
(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
1.盼望已久的第三卷将完成整个著作的理论部分
2.说明这种组合本身是一回事;说明构成这种组合的各个单独的运动又是一回事
3.商品的发展并没有扬弃这些矛盾
4.政治经济学不可能对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时代都是一样的
5.要使这种对资产阶级经济的批判做到全面,只知道资本主义的生产、交换和分配的形式是不够的
6.这个原理构成了贯穿这部著作的红线
7.所谓“经济规律”并不是永恒的自然规律
8.国民经济学,不断地同自己的基本前提发生矛盾
9.政治经济学家们,对这些现象作出了完全不同的和极其矛盾的解释
三 政治经济学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
2.我们并不认为,我们全体经济学家中间有哪一个人能把这些推论驳倒
3.科学的任务正是在于阐明价值规律是如何实现的
4.只有抛开互相矛盾的教条,而去观察构成这些教条的隐蔽背景的各种互相矛盾的事实和实际的对立,才能把政治经济学变成一种实证科学
5.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6.对经济学的批判,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按照历史或者按照逻辑
7.使这种狭隘的观念就此终结是马克思不可抹杀的功绩
8.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
9.我们叙述的这种顺序,是同资本的历史发展相一致的
10.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11.德国现代的经济学派只是由于借口批判马克思而抄袭马克思(还常常抄袭错),才胜过了庸俗的自由贸易派
12.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
13.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
14.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着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
15.对这些形式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
16.公式本身什么也不能证明
17.在竞争中一切都颠倒地表现出来
18.决不能简单地和直接地用一般的经济规律来说明某种具体的经济现象
19.这个体系的“论战性”正是资本主义本身的“论战性”的确切反映
20.在整个资本主义生产中,一般规律始终只是以一种极其错综复杂和近似的方式来发生作用
21.人们认识了地租,就能理解代役租、什一税等等。但是不应当把它们等同起来
22.马克思所引证的一切实际材料,都有最可靠的来源
23.他没有在任何地方以事实去迁就自己的理论,相反地,他力图把自己的理论作为事实的结果加以阐述
24.我只不过是把所有这一切当做令人信服的证据
25.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
26.要把全部材料一下子掌握住,并用新的方法加以系统化,这只有在充分加工之后才是可能的
27.我们越是能够摆脱个人的好恶,就越能更好地判断这些事实本身及其后果
28.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只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把它当做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方式。但决不是具体本身的产生过程
29.既然承认现代农民中有深刻的经济悬殊,我们也就不能只按财产状况把农民分为几个阶层
30.马克思认为理论符合现实是理论的唯一标准
31.他们在评判自己对社会关系的估计时,完全不是以抽象公式之类的胡说为标准
32.必须指明这种思想在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关系中的物质基础
33.只要以是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过程作为学说的最高的和唯一的标准,那就不会有教条主义
34.不可能纯粹地实现绝不能作为反驳的理由
35.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
36.问题就在于:在一定的生产制度下所必需的和不可避免的东西是什么
37.您把经济学上的“政治的和社会的理想”强加给马克思,马克思是会提出抗议的
38.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二)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1.庸俗政治经济学也就有意识地越来越成为辩护论的经济学
2.在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和流通当事人的头脑中,关于生产规律形成的观念,必然会完全偏离这些规律
3.庸俗政治经济学以为,宣称日常现象单纯转化为同样日常的观念是科学的真正事业
4.庸俗经济学家根本想不到,实际的日常的交换关系和价值量是不能直接等同的
5.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化学家在珍珠或金刚石中发现交换价值。可是那些自以为有深刻的批判力、发现了这种化学物质的经济学家,却发现物的使用价值同它们的物质属性无关,而它们的价值倒是它们作为物所具有的
6.它由此得出了不正确的结论:只有“细小的”利益,只有不变的利己的利益
7.把经济范畴按它们在历史上起决定作用的先后次序来排列是不行的,错误的
8.他同空想主义者一起追求一种可用来先验地构想某种“解决社会问题”的公式的所谓“科学”
9.所有经济学家都犯了一个错误
10.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照例都缺乏对于理解经济关系的形式差别所必要的理论认识
11.李嘉图所以有片面性,是因为他总想证明不同的经济范畴或关系同价值理论并不矛盾,而不是相反地从这个基础出发,去阐明这些范畴以及它们的表面上的矛盾
12.古典经济学总是把特殊形态和一般形态混淆起来
13.庸俗经济学家不能设想在资本内部发展起来的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的社会性质,能够脱离它们的这种资本主义形式
14.他把每一个陈腐的同义反复一是套上代数式,二是用几何图形画出来
15.如果我想比较详细地谈这个问题,那么我就要首先说明他们是蹩脚的经济学家,其次才说明他们是蹩脚的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
16.不可能把动物界的规律直接搬到人类社会中来
17.他寻求事物和社会关系的真正的、永恒的内容,但是它们的内容实质上是暂时性的
18.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做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做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
19.这种粗俗的唯物主义,是一种同样粗俗的唯心主义
20.单纯用竞争来解释这些规律,那就是承认不懂得这些规律
21.在庸俗政治经济学看来,以最浅薄的形式说明现象,就是对这种现象的规律的认识
22.全部后来的政治经济学都已习惯于不动脑筋
23.政治经济学抓住的是表面上表现出来的现成的经济关系的表现形式
24.人们总是把资产阶级关系的总体作为前提,然后证明,任何个别部分都是这个总体的必要部分,即“永恒的规律”
25.他们提出的任何一个论点都不能不自相矛盾
26.另一派想抛弃马克思学说中若干相当重要的方面
27.如果说到“重复和转述”,那么重复和转述柏姆—巴维克和维泽尔、桑巴特和施塔姆勒本身,难道先天地比重复和转述马克思更值得注意吗?
28.研究政治经济学不能随随便便
29.统计工作不是把数字随便填到几个格格里去
30.这里首先需要的,是把整个过程描绘出来
四 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这本书包含着值得所有人注意的科学阐述和真实材料
2.我们完全以马克思的理论为依据,因为它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给这个科学奠定了巩固的基础,指出了继续发展和详细研究这个科学所应遵循的道路
3.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4.这个政党的所有派别,都将欢迎这部书,把它看做自己的理论圣经
5.他的批判工作的结果总是包含有一些现今一般可能实现的所谓解决办法的萌芽
6.经济学是一门需要人们认真地热心地投入其中的科学
(二)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1.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基础的自由贸易体系,也同样是伪善、前后不一贯和不道德的
2.只要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那就只有在阶级斗争处于潜伏状态或只是在个别的现象上表现出来的时候,它还能够是科学
3.资产阶级经济学既不能制止整个危机,又不能使各个资本家避免损失、负债和破产,或者使各个工人避免失业和贫困
4.古典政治经济学从工业实践方面因袭了工厂主的流行的看法
5.国民经济学这门关于赚钱的科学就成为这些唯利是图者所喜爱的科学
6.资产阶级经济学关于资本和劳动的利益一致、关于自由竞争必将带来普遍和谐和人民的普遍福利的学说完全是撒谎
7.庸俗经济学只是在表面的联系内兜圈子
8.庸俗经济学家所做的实际上只是把那些受竞争束缚的资本家的奇特观念,翻译成表面上更理论化、更一般化的语言,并且煞费苦心地论证这些观念是正确的
9.庸俗经济学家的论述不是素朴的和客观的,而是辩护论的
10.庸俗政治经济学无非是以学理主义的形式来表达这种在其动机和观念上都囿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外在表现的意识
11.直到现在,还有许多教授惯于剽窃马克思,而又不得不花很多精力稍加掩饰地回避那些从已有材料必然得出的最终结论
12.政治经济学直到现在还以极庸俗的借口认可这些明显的错误,这就是政治经济学卑鄙的不诚实的证明
13.这种假科学性决不会使内容(它本身等于零)更为明白易懂
14.如果我们回想一下马尔萨斯,那么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全部秘密就暴露在我们面前了
15.一个人如果力求使科学去适应不是从科学本身(不管这种科学如何错误)引出的观点,而是从外部、从与科学无关的、外在利益引出的观点,我就说这种人“卑鄙”
16.英国工人阶级对马尔萨斯的憎恨是完全正当的
17.在所有的现代经济学家中,巴师夏先生的《经济的谐和》集庸俗之大成
18.庸俗经济学家先生们在议会中,在讨论经济问题的会议上大吹大擂
19.他们以实践中的幻想纠正经济学家们的理论上的幻想
20.在理论方面给资产阶级一个使它永远翻不了身的打击
21.他的地位要求他“也和其他同事一样”不说出自己的信服
22.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是本能地沿着错误道路走的
23.他们现在认为,至少在这个领域内,最保险的是根本没有任何科学
24.这种经济学庸俗到对它可以随意作解释,甚至是作社会主义的解释
25.他们成了轻视古典学家的庸俗经济学家
26.在马克思以后谈论什么非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这只能愚弄小市民
第一编 直接生产过程
一 商品
(一)使用价值和价值
1.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
2.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3.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既定的前提
4.使用价值起着一种与在以往的政治经济学中完全不同的重要作用
5.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6.能同别的产品交换的产品就是商品
7.使用价值表示物和人之间的自然关系
8.使用价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
9.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
10.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
11.商品具有价值,因为它是社会劳动的结晶
12.在一切社会状态下,劳动产品都是使用物品,但只是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时代,才使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
13.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关系
14.商品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们是社会劳动的化身
15.劳动本身没有价值
16.形成价值实体的劳动是相同的人类劳动,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
17.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
18.他们更容易把互相之间毫无共同尺度的使用价值,按照它们的有用程度作为交换价值来估价
19.一个商品的价值是由耗费于或结晶于这个商品中的劳动量决定的,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状态中,在一定的社会平均生产条件下,在所用劳动的一定的社会平均强度和平均熟练程度下,生产这个商品所必需的劳动量
20.商品的价值量与实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地变动,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地变动
21.劳动强度的提高是以在同一时间内劳动消耗的增加为前提的
22.在一个单位产品上花费的必要劳动时间不超过社会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结果
23.如果说商品价值是由商品包含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那么,正是资本才能实现这种决定
24.价值即财富本身简单地归结为劳动时间
25.价值概念完全属于现代经济学
26.原有的商品始终只是本类商品的一个样品
27.每一种商品的价值都是由它的再生产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8.决定价值的,不是体现在产品中的劳动时间,而是现在必要的劳动时间
29.价值等于这个生产阶段内耗费的劳动时间
30.稀有性就这一点来说是交换价值的要素
31.每种使用价值,作为形成新的使用价值的要素同这种新的使用价值相比,是一种较低级的使用价值
32.“不变的价值尺度”的问题,实际上只是为探索价值本身的概念、性质,价值规定所作的错误表达
33.这不过是用混乱的说法转弯抹角地说,价值是由需求和供应决定的
(二)劳动与分工
1.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循环的中介
2.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
3.劳动生产率是同自然条件相联系的
4.如果我不知道其他社会成员在进行着其他各种必需的劳动,因而补充着我的劳动,那我就不可能只从事这种片面的劳动
5.如果个人所生产的是自己的直接的生存资料,那么他的生产就不具有社会性质
6.任何生产者,孤立地看,都不生产价值或商品
7.各种不同的劳动构成社会劳动的不同部分
8.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是指劳动过程中的这样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能缩短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需的劳动时间
9.劳动生产率总的来说无非是用最少的劳动生产出最多的产品
10.社会劳动生产力在每个特殊生产部门的特殊发展,在程度上是不同的
11.把由于劳动持续时间的增加和工作中断现象的消除而引起的劳动本身的增加,叫作劳动生产力的增加是不正确的
12.要考察共同的劳动即直接的社会劳动,这里有个最近的例子
13.资本的祖国不是草木繁茂的热带,而是温带
14.既然商品是二重物,那么,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也必然具有二重性
15.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证明的
16.没有别的分工,这种劳动就算不了什么,它所以必需,是为了补充别的分工
17.劳动产品只是在它们的交换中,才取得一种社会等同的价值对象性
18.在商品生产者的社会里,作为独立生产者的私事而各自独立进行的各种有用劳动的这种质的区别,发展成一个多支的体系,发展成社会分工
19.从某种意义上说,分工无非是并存劳动
20.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21.人在生产中只能像自然本身那样发挥作用
22.只有通过活劳动,才能保存或增加对象化劳动
23.分工是劳动资料对工人的直接支配
24.把商品归结为“劳动”是不够的,必须把商品归结为具有二重形式的劳动
25.商品价值体现的是人类劳动本身,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
26.生产力的变化本身丝毫也不会影响表现为价值的劳动
27.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
28.较高级劳动本身是用简单劳动来估价的
29.劳动在实际上成了工人的唯一商品,而商品本身则成了支配生产的一般范畴
30.完全不同的劳动所以能够相等,只是因为它们的实际差别已被抽去
31.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
32.使用物品成为商品,只是因为它们是彼此独立进行的私人劳动的产品
33.这与其说是专业化的劳动力之间的分工,倒不如说是把工人分配给专用机器
34.分工使劳动的社会生产力获得发展,但这是靠牺牲工人的一般生产能力来实现的
35.分工提高劳动的生产力,同时却使工人陷于贫困直到变为机器
36.分工现在是,将来也仍然是造成工人畸形的根本原因
37.这种同时作为拥有自由时间的人的劳动时间,必将比役畜的劳动时间具有高得多的质量
38.我们只要这样继续走下去,就能建立真正自由的劳动
39.在私人劳动产品的偶然的不断变动的交换比例中,生产这些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起调节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
40.交换者生产交换价值的前提是,不仅先要有一般的分工,而且要有特殊发达形式的分工
41.穆勒把流通费用看作分工的必要代价的观点是错误的
42.“劳动”农民这个甜蜜的字眼不过是把这种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掩盖起来借以欺骗工人而已
二 货币
(一)价值形式与货币的出现
1.商品具有二重的形式,即自然形式和价值形式
2.商品具有货币形式
3.最简单的商品形式就包含着货币形式的全部秘密
4.简单的商品形式是货币形式的胚胎
5.价值形式不只是要表现价值一般,而且要表现一定量的价值
6.两个不同种的商品在这里显然起着两种不同的作用
7.这两种形式总是分配在通过价值表现互相发生关系的不同的商品上
8.只有不同种商品的等价表现才使形成价值的劳动的这种特殊性质显示出来
9.一般价值形式的出现只是商品世界共同活动的结果
10.一个商品的等价形式并不包含该商品的价值量的量的规定
11.随着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商品就在同一程度上转化为货币
12.交换过程造成了商品分为商品和货币这种二重化
13.正像国家一样,货币也不是通过协定产生的
14.货币形式转到贵金属身上
15.货币商品的使用价值二重化了
16.困难不在于了解货币是商品
17.商品并不是由于有了货币才可以通约
18.当人们发明货币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想到,这样一来他们就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力量
19.作为实际财富或生产力的转让凭证,货币获得上千种形式
20.货币的不同形式可能更好地适应不同阶段的社会生产
21.等价形式的第一个特点
22.等价形式的第二个特点
23.等价形式的第三个特点
(二)货币的定义与职能
1.作为价值尺度并因而以自身或通过代表作为流通手段来执行职能的商品,是货币
2.被设定为交换价值的产品,本质上已经不再被规定为简单的产品
3.交换价值本身要求有共同的实体,并且使一切差别化为单纯量的差别
4.金银作为特殊商品的性质同它们作为货币的职能发生冲突
5.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是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
6.在观念的价值尺度中隐藏着坚硬的货币
7.货币取得了流通手段的职能
8.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运动,实际上只是商品本身的形式的运动
9.货币成了支付手段
10.货币的亲自参与只限于结算为数较小的差额
11.在这样的危机时刻,货币表现为唯一的财富
12.金银不像其他商品那样,被束缚在它们所取得的一定的使用形式上
13.除了执行货币职能外,金银本身还具有使用价值
14.金和银作为货币商品,对社会来说,是仅仅由生产的社会形式产生的流通费用
15.货币在名义上是不可能贬值的
16.不言而喻,贵金属即货币的价值的下跌总是有利于支付者
17.在一定的流通速度的前提下,流通的商品的总价格决定流通手段的量
18.货币的流通次数增加,流通的货币量就会减少,货币的流通次数减少,货币量就会增加
19.货币流通的速度表现商品形式变换的速度
20.这样,社会权力就成为私人的私有权力
21.在货币消灭之前,平等始终只能是口头上的、宪法上的,每个有货币的人都有事实上的剥削权利
22.货币失去了自己的效力
(三)价格
1.商品在金上的价值表现是商品的货币形式或它的价格
2.商品的价格不过是以货币来表示的别种商品和它交换的比例
3.价格是对象化在商品内的劳动的货币名称
4.价格只是用一切商品共有的单位来表现小麦的交换价值
5.商品的价值在商品进入流通以前就表现为商品价格
6.供给和需求的波动,总是会重新把商品的价格引导到生产费用的水平
7.价格由生产费用决定,就等于说价格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
8.价格偏离价值量的可能性,已经包含在价格形式本身中
9.价格形式包含着商品为取得货币而让渡的可能性和这种让渡的必要性
10.即使假定存在着纯粹金属货币流通,货币量也不能决定价格
11.在一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决定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加上同一时期中到期的支付总额,减去彼此抵销的支付
12.这个规律不能同样地适用于一切时代的价格的波动
13.在金融危机时期,棉花的价格不是由棉花市场的情况决定的
14.最倒霉的是那些不得不和新采用的机器竞争的工人。他们生产的商品的价格是由机器生产的同样商品的价格来决定的
(四)辅币、纸币与信用货币
1.辅助的通货是纯粹的符号
2.在货币不断转手的过程中,单有货币的象征存在就够了
3.随着价格符号的总数的增加,每一符号所代表的金量就按同一比例减少
4.纸币流通的特殊规律只能从纸币是金的代表这种关系中产生
5.金因为有价值才流通,而纸票却因为流通才有价值
6.信用货币的自然根源是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
7.信用货币是直接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
8.商品不是为取得货币而卖,而是为取得定期支付的凭据而卖
9.不论银行有怎样的权力去滥用别人的资本,它对流通中的货币量都没有任何支配权力
10.银行并不能使银行券的流通量甚至达到早已规定的限额
11.流通银行券的数量不是银行本身所能控制的
12.那些换你们粮食的纸币,就是你们借粮食给国家的凭据
13.纸币当然不是粮食的等价物
三 交换与价值规律
(一)交换
1.一切产品和活动转化为交换价值,既要以生产中人的(历史的)一切固定的依赖关系的解体为前提,又要以生产者互相间的全面的依赖为前提
2.物一旦对外成为商品,由于反作用,它们在共同体内部生活中也成为商品
3.交换的不断重复使交换成为有规则的社会过程
4.在原则上,没有产品的交换,只有参加生产的各种劳动的交换
5.不论哪一个社会,只要它不消灭单个人之间的交换,它便不能长久保持对它自己的生产的支配,不能长久保持对自己生产过程的社会效果的控制
6.商品必须全面转手
7.他们必须彼此承认对方是私有者
8.商品价值从商品体跳到金体上,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9.人与人的互相独立为物与物的全面依赖的体系所补充
10.产品的交换价值取决于产品的多少,不过这总是对需求而言
11.由于卖和买的分裂,除了真正的贸易外,有可能在商品生产者和商品消费者之间的最后交换之前造成许多虚假的交易
12.用来交换农民粮食的国家产品,即社会主义工厂的产品,已不是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商品
(二)价值规律
1.交换规律只要求彼此出让的商品的交换价值相等
2.进行交换的只是等价物
3.商品的价值量调节商品的交换比例
4.商品的价格与商品价值的不断偏离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只有在这个条件下并且只是由于这个条件,商品价值才能存在
5.必须始终把市场价值与不同生产者所生产的个别商品的个别价值区别开来
6.如果需求非常强烈,以致当价格由最坏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来调节时也不降低,那么,这种在最坏条件下生产的商品就决定市场价值
7.供求关系一方面只是说明市场价格同市场价值的偏离,另一方面是说明抵消这种偏离的趋势,也就是抵消供求关系的作用的趋势
8.卖者之间的竞争在多大程度上减弱,买者之间的竞争就会在多大程度上加剧
9.对于其他各种产品来说,随涨价而来的是需求下降;但是,粮价上涨只能使对粮食的需求更大,并且使其他一切商品的价格下跌
10.一个竞争者对其他竞争者的依赖
11.市场价值调节供求关系
12.如果某种商品的产量超过了当时社会的需要,社会劳动时间的一部分就浪费掉了
13.通过最普通的观察也可以看到,需求的提高有时会使商品的市场价格完全不变,有时也会引起市场价格的暂时提高,接着就是供给的增加,接着就是价格再降到原先的水平,多半低于原先的水平
14.市场价格波动互相补偿所要经历的平均时期,因商品的种类不同而各不相同
15.竞争使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在一个进行交换的商品生产者的社会里发生作用
16.竞争,同供求比例的变动相适应的市场价格的波动,总是力图把耗费在每一种商品上的劳动的总量归结到这个标准上来
17.生产费用的变化调节供求比例
18.一般说来,不能有两种市场价格
19.市场价格包含这样的意思:对同种商品支付相同的价格
20.一种商品是低于或高于它的价值出售,取决于买者和卖者的力量对比
21.一个国家的强度较大的工作日,比另一个国家的强度较小的工作日,表现为更大的货币额
22.不同国家在同一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同种商品的不同量,有不同的国际价值,从而表现为不同的价格
23.那些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即不是劳动产品的东西,或者至少不能由劳动再生产的东西的价格,可以由一些结合在一起的非常偶然的情况来决定
24.价值规律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来说远比单纯的假说,具有更重大得多、更确定得多的意义
25.马克思的价值规律对于整个简单商品生产时期来说是普遍适用的
26.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即资本的发展,关于商品的一般规律,例如涉及价值的各种规律,也是在货币流通的各种形式中实现的
27.这个价值规律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展
28.自由竞争使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规律对每个资本家起作用
29.在平等的权利之间,力量就起决定作用
四 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
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是:货币所有者能够用货币交换作为商品的他人劳动能力
2.要使货币转化为资本,只有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存在还是不够的
3.正是由于这种关系的存在,单纯的货币职能才能转化为资本职能
4.货币占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了这样一种独特的商品,这就是劳动能力或劳动力
5.货币占有者要把货币转化为资本,就必须在商品市场上找到自由的工人
6.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首先只是在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流通形式
7.决不能把使用价值看做资本家的直接目的
8.G—W—G′是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
9.不是任何一个货币额或价值额都可以转化为资本
10.货币最初转化为资本,是完完全全符合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以及由此产生的所有权的
11.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作为直接生产者的财产,不是资本
12.只是由于劳动直接转化为不属于工人而属于资本家的对象化劳动,货币才转化为资本
13.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
14.只要生产者只出售他自己的产品,他就不是资本家;只有当他利用他的生产工具剥削他人的雇佣劳动时,他才成为资本家
15.没有这种关系,价值就不能变成资本,价值的所有者就不能变成资本家
16.资本家作为资本家只不过是资本的人格化
17.资本是对劳动及其产品的支配权力
18.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商品才在事实上成为财富的一般元素形式
(二)劳动力的价值与工资
1.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一个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他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政治经济学称为劳动的价值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劳动力的价值
3.劳动力的价值也是由生产从而再生产这种独特物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4.劳动力价值是由平均工人通常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5.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6.劳动的市场价格在长时期内会与它的价值相适应
7.劳动力价值的最低限度或最小限度,是维持身体所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8.这个劳动价格叫做工资
9.工资是资本家为一定的劳动时间或一定的劳动付出而偿付的一笔货币
10.工人必须受教育,而对这种教育本身必须根据他所学的生产劳动的特殊种类支付或多或少的费用,因而这种费用也列入劳动能力的生产费用
11.为学会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生产费用越少,工资也就越降低
12.要求工资平等是根本错误的,这是一种决不能实现的妄想
13.正是这个发展过程使简单劳动相对过剩,另一方面使熟练劳动简单化,于是也就使它贬值了
14.熟练的奴隶卖得贵些,熟练的雇佣工人得到较高的工资
15.为了追求商品便宜,强制地把工资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
16.决定工资的一般变动的,不是工人人口绝对数量的变动,而是工人阶级分为现役军和后备军的比例的变动
17.在一千个同样熟练的工人中,决定工资的不是九百五十个在业工人,而是五十个失业工人
18.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之间的区别
19.工资首先是由它和资本家的赢利即利润的关系来决定的
20.实际工资可能仍然未变,甚至可能增加了,可是尽管如此,相对工资却可能降低了
21.在劳动生产力提高时,劳动力的价格能够不断下降,而工人的生活资料量同时不断增加
22.工资提高是商品价格提高的结果,不是它的原因
23.在考察计时工资时必须再把工资总额,即日工资、周工资等等的总额和劳动价格区别开来
24.如果日劳动、周劳动等等的量已定,那么日工资或周工资就决定于劳动价格
25.在劳动力价格提高时,劳动力价格还可能降低到劳动力的价值以下
26.与工作日的延长密不可分的劳动力的更大损耗,在一定点内,可以用增多的报酬来补偿
27.劳动力总是按一定时期来出卖的
28.计件工资只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29.计件工资给资本家提供了一个十分确定的计算劳动强度的尺度
30.计件工资的形式形成层层剥削和压迫的制度的基础
31.在这里不仅资本家,而且整个食客等级都同从工人劳动中榨取利润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因而工人常常得不到维持生存和劳动的食物,也就不足为奇了
32.工资支付形式的区别丝毫没有改变工资的本质
33.有一些雇佣劳动形式会产生一种假象
34.在一个产业部门内,工作日越长,工资就越低
35.劳动价格越低,工人为了保证得到哪怕是可怜的平均工资而付出的劳动量必然越大,或者说,工作日必然越长
36.这些多少有利于雇佣工人的维持和繁殖的情况,丝毫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性质
37.强制提高工资,既不会使工人也不会使劳动获得人的身份和尊严
38.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工资的普遍提高才可能实现
39.在工资仅仅在个别生产部门中提高的情况下,这些部门的产品的价格可以因此发生局部的提高
40.劳动能力虽然在被使用以前按一定条件出卖,却要在完成劳动以后,才得到报酬
41.调节工资的各种规律是非常复杂的
42.业主不得以任何形式、以任何克扣的办法来减少工人的工资
43.只要专家很少,我们就不能拒绝提高他们的工资
44.工人们说:我们不仅要求提高煤矿工人的工资,而且要求降低煤价
45.资本就是对他人无酬劳动的支配
46.如果所有工人都积蓄,那么工资的普遍降低就会使他们又回到应有的水平
47.那些最优秀的经济学家从“劳动”价值出发而无法解决的困难,一到我们把“劳动力”价值作为出发点,就消失不见了
(三)资本的分类
1.资本的这两个组成部分,从价值增殖过程的角度看,则是作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相区别的
2.作为生产条件进入生产过程的资本不变部分,在生产过程中是一个事先已知的价值
3.工人今天的劳动或下半年的劳动是用他上星期的劳动或上半年的劳动来支付的
4.预付的可变资本不会把它自身的价值加到产品中去
5.资本的构成要从双重的意义上来理解
6.我们把那种和社会平均资本有同样构成的资本,叫作平均构成的资本
7.投在一个产业部门的资本的价值构成,也就是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一定比率,总是表示一定程度的劳动生产率
8.正如人类劳动力并非天然是资本一样,生产资料也并非天然是资本
9.固定在劳动资料上的这部分资本价值,和其他任何部分一样要进行流通
10.同一些劳动资料,可以时而充当生产资料,时而充当消费资料
11.虽然它们作为固定资本的职能预先决定它们的物质规定性,但它们的物质规定性决不预先决定它们作为固定资本的职能
12.固定资本是为自己创造出独特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现实基础
13.正是在固定资本的生产中,和在流动资本的生产中相比,资本在更高程度上使自己成为目的本身并作为资本发挥作用
14.资本的生产过程的前提是,一切资本都只是以流动资本的形式流回
(四)剩余价值
1.最后从流通中取出的货币,多于起初投入的货币
2.资本家不仅要生产价值,而且要生产剩余价值
3.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是两个不同的量
4.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5.机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
6.使各种经济的社会形态例如奴隶社会和雇佣劳动的社会区别开来的,只是从直接生产者身上,劳动者身上,榨取这种剩余劳动的形式
7.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在于单个产品从而产品总量包含尽可能多的无酬劳动
8.工人生产他的劳动力的补偿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之和,构成他的劳动时间的绝对量——工作日
9.资本自行增殖的秘密归结为资本对别人的一定数量的无酬劳动的支配权
10.剩余价值的相对量,即可变资本价值增殖的比率,显然由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来决定
11.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等于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之比
12.在劳动剥削程度相等时,资本100所推动的劳动量,从而它所占有的剩余劳动量,取决于它的可变组成部分的大小
13.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量,等于实际剩余价值率乘以剩余价值生产上所使用的可变资本
14.年剩余价值率总是=m′n
15.我们把代表剩余价值的那部分产品称为剩余产品
16.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等于预付的可变资本量乘以剩余价值率
17.在一定限度内,资本所能榨取的劳动的供给,并不取决于工人的供给
18.我把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19.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制度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20.剩余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始终是劳动力价值相应的减少或增加的结果
21.剩余价值的大小和工作日的长短成正比,和工资的高低成反比
22.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
23.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通过发展劳动生产力来节约劳动,目的决不是为了缩短工作日
24.这里还有一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甚至不延长工作日,使用机器就可以增加绝对劳动时间,从而增加绝对剩余价值
25.无论是绝对剩余劳动,还是相对剩余劳动,并非来源于机器所代替的劳动能力,而是来源于机器使用的劳动能力
26.这种建立在生产方式的变化所引起的商品的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上的剩余价值是一个暂时的量
27.采用改良的生产方式的资本家,比同行业的其余资本家在一个工作日中占有更大的部分作为剩余劳动
28.在货币价值下降时,如果劳动价格不按同一比例提高,那末,劳动价格就会下降,剩余价值率就会提高
29.总资本的价值量本来同剩余价值量没有任何内在关系,至少没有直接的内在关系
30.在雇佣劳动制度的基础上,甚至无偿的劳动也好像是有偿的劳动
31.虽然任何剩余价值都表现为某种剩余产品,但是剩余产品本身不代表剩余价值
32.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全部社会的基础,并且首先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
33.工资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工作日中工人为他自己劳动的那一部分和归资本家所有的那一部分劳动时间的比例
34.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或者为资本的自行增殖服务的工人,才是生产工人
35.资本家实际上知道剩余价值或资本增殖的秘密
36.如果某一商品高于或低于自己的价值出售,那只不过是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之间,在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分配发生了变化
五 生产和服务
(一)生产过程
1.现代工业从来不把某一生产过程的现存形式看成和当做最后的形式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资本的生产过程
3.一个棉纺织厂的工人是不是只生产棉织品呢?
4.不再是工人使用生产资料,而是生产资料使用工人了
5.劳动过程,就它是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来说,显示出两个特殊现象
6.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发展成为对劳动,即对发挥作用的劳动力或工人本身的指挥权
7.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是,劳动条件作为某种独立的、人格化的东西同活劳动相对立
8.我们称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是这样一种社会生产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过程从属于资本
9.以钱赚钱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目的
1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恰恰在于它把各种不同的劳动,分配给不同的人
11.当产品完成自己的形态变化,从一个阶段转到另一个阶段的时候,并存劳动就同时生产出产品的不同阶段
12.这种管理的职能作为资本的特殊职能取得了特殊的性质
13.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资本作为劳动的统治者的职能,落在资本家或者由资本家付酬的职员——资本家的代理人的身上
14.在机器上实现了的科学,作为资本同工人相对立
15.生产过程中劳动的分工和结合,是不费资本家分文的机构
16.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势必引起科学和劳动的分离,同时使科学本身被应用到物质生产上去
17.科学获得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成为致富的手段
18.生产上利用的自然物质,如土地、海洋、矿山、森林等等,不是资本的价值要素
19.资本的趋势是赋予生产以科学的性质,而直接劳动则被贬低为只是生产过程的一个要素
20.作为生产者出现的,是社会活动的结合
21.工人作为社会工人所发挥的生产力,是资本的生产力
22.资本的生产时间虽然可以和它的劳动时间不一致,但前者总是包含后者,而且超过的部分本身就是生产过程的条件
23.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不一致,只能是由自然条件引起的,这些自然条件在这里直接妨碍劳动的利用,即妨碍资本占有剩余劳动
24.我们讲劳动期间,指的是一定生产部门为提供一件成品所必需的互相连接的工作日的数目
25.如果工程不继续进行,已经在生产上消费掉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就会白白地耗费
26.生产过程消失在商品中
27.资本主义生产并不以工人和劳动资料的积聚所造成的节约为满足
28.工人为资本祭坛作出了大量的牺牲
29.生产过程的条件大部分也就是工人的能动生活过程的条件
30.资本主义生产比其他任何一种生产方式都更加浪费人和活劳动
3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既不是单纯的产品,也不是商品
32.正是活劳动通过使未完成的劳动产品成为下一步劳动的材料,才保存了这种产品的使用价值
33.我们所说的生产劳动,是指社会地规定了的劳动,这种劳动包含着劳动的买者和卖者之间的一个完全特定的关系
34.同一种劳动可以是生产劳动,也可以是非生产劳动
35.如果我让人在家中煮肉,那么,肉的烹调就属于肉的消费费用
36.在资本主义生产内,劳动过程对价值增殖过程的关系是,后者表现为目的,前者只表现为手段
(二)工具与机器
1.促进生产的是工具
2.机器不是使产品变便宜,而是按照它自身的价值使产品变贵
3.机器总是全部地进入劳动过程,始终只是部分地进入价值增殖过程
4.对资本说来,只有在机器的价值和它所代替的劳动力的价值之间存在差额的情况下,机器才会被使用
5.一种新的生产方法要证明自己实际上提高了生产率,就必须减少商品的价值
6.机器作为资本的承担者,成了把工作日延长到超过一切自然界限的最有力的手段
7.机器执行职能的期限越长,机器加到单个商品上的价值部分就越小
8.机器的有形损耗有两种
9.劳动的社会精神在单个工人之外获得了客观的存在
10.机器体系不再是资本时,它也不会失去自己的使用价值
11.使用机器的基本原则,在于以简单劳动代替熟练劳动
12.使用机器的公式在于:不是相对地缩短单个工作日,而是缩减工人人数
13.一旦资本同活劳动的接触被中断,它就会丧失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14.随着机器在同一生产部门内普遍应用,机器产品的社会价值就降低到它的个别价值的水平
15.随着机器的进步和机器工人这一特别类别工人的经验积累,劳动的速度,从而劳动的强度,也会自然增加
16.这些矛盾和对抗不是从机器本身产生的,而是从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产生的
17.原料差,工人加工同量的原料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在支付的工资不变时,这会减少剩余劳动
18.只有当生产方式还没有发生变化时,它的价值才是不变的
(三)生产的组织
1.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这种劳动形式叫做协作
2.劳动过程的协作性质,现在成了由劳动资料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技术上的必要了
3.在这种状态中,生产的社会联系只是表现为对于个人随意性起压倒作用的自然规律
4.资本主义生产不是绝对的生产方式
5.家庭手工制大生产是最坏的资本主义制度
6.合作工厂提供了一个实例,证明资本家作为生产上的执行职能的人员已经成为多余的了
7.资本主义生产本身并不关心它所生产的商品具有什么样的使用价值
8.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规律在于劳动和资本从一个使用领域到另一个使用领域的自由转移
9.资本家把工人当作一种必须不断从生产中被排除出去的要素来对待
10.正是资本家把自己的资本转用于其他方面的这种能力,才使得束缚于一定劳动部门的工人失去面包,或者不得不屈服于这个资本家的一切要求
11.为了从事生产劳动,现在不一定要亲自动手;只要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完成他所属的某一种职能就够了
12.任何雇佣劳动的形式,即使一种形式能够消除另一种形式的缺点,也不能消除雇佣劳动本身的缺点
13.只要从这种分散的小经济过渡到公共经济,劳动生产率就会提高一两倍
14.合作社是一笔极大的文化遗产,必须加以珍视和利用
15.应当经常吸收消费者参加对生产的监督
16.消费合作社是工人或农民的一种联合
17.合作社在资本主义国家条件下是集体的资本主义机构
18.所有这一切巨大的改进都是对付工人的
19.每个成年公民每天从事体力工作6小时,从事管理国家的工作4小时
20.在资本主义旧社会,资本靠经常的饥饿威胁来实行强加给劳动者的纪律
21.精打细算,节俭办事,不偷懒,不盗窃,遵守最严格的劳动纪律
22.这种新的纪律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四)服务
1.凡是货币直接同不生产资本的劳动即非生产劳动相交换的地方,这种劳动都是作为服务被购买的
2.一种劳动使人致富,另一种劳动使人变穷
3.我虽然也在服务中消费仆役的劳动能力,但不是由于他的使用价值是劳动,而是由于他的劳动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4.单是货币同劳动的交换还不能使劳动转化为生产劳动,或者同样可以说,还不能使货币转化为资本
5.在这里,被支付报酬的是服务本身,而就服务的性质来说,其结果是不能由提供服务的人保证的
6.一切非生产劳动的特点是,支配多少非生产劳动是同剥削多少生产工人成比例的
7.收入的一部分同充当使用价值的商品交换,一部分同作为使用价值来消费的服务本身交换
8.这一部分人只有用自己的服务同收入交换,才参加物质生产
9.劳动的物质规定性,从而劳动产品的物质规定性本身,同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之间的这种区分毫无关系
10.这些服务的生产有一部分从属于资本
11.整个“商品”世界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劳动能力;第二,不同于劳动能力本身的商品
12.工人阶级必须养活这批与工人阶级本身相分离的人,为他们劳动,因为他们自己不直接参加物质生产
六 资本积累
(一)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1.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它也不能停止生产
2.生产的条件同时也就是再生产的条件
3.生产和消费会累进地增加
4.在简单再生产的场合,剩余价值由资本家非生产地消费掉
5.简单再生产实质上是以消费为目的的
6.生产具有资本主义的形式,再生产也就具有同样的形式
7.剩余价值取得了来源于资本的收入的形式
8.即使资本在进入生产过程的时候是资本使用者本人挣得的财产,它迟早也要成为不付等价物而被占有的价值
9.资本主义生产的标准形式不是简单再生产的公式,而是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的公式
10.工人的这种不断再生产或永久化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11.生产不是作为人的生产率的发展,而是作为与人的个性的生产发展相对立的物质财富的生产
12.对资本家来说,工人消费工资是生产的消费
1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关系本身:一方面是资本家,另一方面是雇佣工人
14.积累就是资本以不断扩大的规模进行的再生产
15.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
16.积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按其实际内容来说,就是规模扩大的再生产过程
17.资本一旦合并了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劳动力和土地,它便获得了一种扩张的能力
18.资本积累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19.资本以新的形式无代价地合并了在它的旧形式背后所实现的社会进步
20.劳动把它所消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上去
21.使用机器、牲畜、肥料、厂房、渠道、铁路等等来劳动的一百万人,同不使用这大量物化劳动来实现活劳动的另一百万人相比,再生产出来的价值要大得不可比拟
22.在创造新价值时又保存旧价值,这是活劳动的自然恩惠
23.资本家不但不向保存旧价值的工人支付分文,而且由于他允许工人保存旧资本,还要求得到报酬
24.劳动资料大部分都因为产业进步而不断变革
25.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同时形成新的资本材料,从而形成资本积累扩大的基础
26.在社会生产率的较高的发展阶段上,一切现有的资本不是表现为资本积累的长期过程的结果,而是表现为相对地非常短的再生产时间的结果
27.资本主义积累的本性,决不允许劳动剥削程度的任何降低或劳动价格的任何提高有可能严重地危及资本关系的不断再生产和它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
28.剩余价值不断再转化为资本,表现为进入生产过程的资本量的不断增长
29.资本家必须积累资本,以扩大生产,并把技术进步合并到他的生产机体中去
30.一切平衡都是偶然的
31.积累完全不一定要直接推动新劳动,它可以仅限于给旧劳动提供新方向
32.资本的增加对提高生产力的影响无可比拟地大于生产力的提高对资本增长的影响
33.在这里,再生产费用同原生产费用完全不成比例
34.只要劳动者能为自己积累,资本主义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是不可能的
35.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以那种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消灭为前提的
(二)集中与积聚
1.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劳动将以社会规模得到使用,与此相适应,资本将表现为大量社会生产资料在一些人手中的集中
2.资本的生产过剩,仅仅是资本的积累过剩
3.大资本通过消灭小资本而进行的积累
4.积累同资本的积聚或资本的吸引相反,表现为资本的互相排斥
5.看一看那些昨天还是穷光蛋今天却是百万富翁的人吧
6.假如必须等待积累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
7.虽然积累率随着利润率的下降而下降,但是积累在量的方面还是会加速进行
8.各种生产条件都要求使用大量资本
9.日益增长的资本积聚,既是资本主义生产和积累的物质条件之一,又是二者本身产生的结果之一
10.这伙匪帮既不懂生产,又同生产没有关系
11.决定这些变化(包括衰落和增长)的一般规律,就是集中的规律
12.我们现实社会的经济发展,越来越趋于集中
13.与这样的发展同时,大工业看起来也有了某些道德准则
14.生产愈来愈集中到少数百万富翁手里
15.资本就是靠同它竞争的资本家和同它竞争的国家的破产获利,以实现更高程度的积聚
(三)人口与失业
1.由于工业循环的这种周期变换,机器生产使工人在就业上并从而在生活状况上遭遇的没有保障和不稳定性,成为正常的现象
2.积累量是自变量,工资量是因变量,而不是相反
3.经历这种更新过程的资本越是由于集中运动而大量聚集,对劳动需求的绝对减少也就越厉害
4.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生产出过剩的工人人口
5.就业工人人数的增长,总是同过剩人口的激烈波动,同过剩人口的暂时产生结合在一起
6.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
7.过剩的工人人口是积累或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财富发展的必然产物
8.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止这样一些现象同时发生
9.现代工业的整个运动形式来源于一部分工人人口不断地转化为失业的或半失业的人手
10.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从事过度劳动迫使它的另一部分无事可做,反过来,它的一部分无事可做迫使它的另一部分从事过度劳动
11.资本在两方面同时起作用
12.相对过剩人口是形形色色的
13.劳动生产力越高,工人对他们就业手段的压力就越大
14.人口不是对生活资料产生压力,而是对就业手段产生压力
15.剩余资本暂时超过它所支配的工人人口,这会发生双重的作用
16.工人人口相对过剩的可能性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以同样的程度发展起来
17.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必然会产生永久性的表面上的工人人口过剩
18.在大多数情形下失掉工作就是一个工人可能遭遇到的最倒霉的事情
19.也就是这种人口对生产力的压力,迫使野蛮人从亚洲高原侵入旧大陆
20.工人阶级中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
21.过剩人口同赤贫是一回事
22.共同体的条件只能适应一定数量的人口
23.人类数量增多到必须为其增长规定一个限度的这种抽象可能性当然是存在的
24.狂热的劳动时期之后,往往是经常没有多少活干和失业
25.美国的南北战争曾促使英国的纺纱业者用更强大的机器来装备自己的工厂,并减少工厂中劳动者的人数
26.无产者根本不能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些钱去储蓄,以便在因伤残、疾病、年老、残废而丧失劳动力时,以及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造成的失业时使用
27.在有阶级的国家里,失业保险除了是骗局之外不可能是别的东西
28.计划经济力求消灭失业现象
(四)两极分化
1.财产分配日益不均,贫富对立日益扩大,财产日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这是一切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基础的社会的严酷无情的规律
2.资本的积累就是无产阶级的增加
3.积累过程的机制本身,会在增大资本的同时,增加“勤劳贫民”即雇佣工人的数量
4.一方面工人的收入随着资本的迅速增加也有所增加,可是另一方面横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社会鸿沟也同时扩大
5.即使工人得到的享受增加了,但是,与资本家的那些为工人所得不到的大为增加的享受相比,工人所得到的社会满足的程度反而降低了
6.在现代这种邪恶的基础上,劳动生产力的任何新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要加深社会对比和加强社会对抗
7.不管工人的报酬高低如何,工人的状况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而恶化
8.同一方的自由时间相应的是另一方的被奴役的时间
9.劳动能力不仅生产了他人的财富和自身的贫穷,而且还生产了这种作为自我发生关系的财富的财富同作为贫穷的劳动能力之间的关系
10.大量财富集中在少数资本家的手里,而人民群众变成了一无所有的人
11.无论什么样的平均制在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面前都是无能为力的
12.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民的饮食更加恶化了
13.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包藏着大量不能一下子就看到的贫穷和人压迫人的现象
14.一小撮人大发其财,穷奢极欲,而与此同时工人阶级则日益贫困
15.资本主义正在土崩瓦解,它无法满足种种需要
16.以广大生产者群众的被剥夺和贫穷化为基础的资本价值的保存和增殖,只能在一定的限制以内运动
第二编 流通过程
一 资本循环和周转
(一)资本循环
1.这种不断地通过同一些连续阶段的循环,就形成资本流通
2.一个价值额投入流通,是为了从流通中取出一个更大的价值额
3.资本的循环过程是流通和生产的统一
4.进行直接剥削的条件和实现这种剥削的条件,不是一回事
5.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只有在流通过程中才得到实现,所以产生了一种假象
6.流通速度的先决条件是资本形态变化的速度和资本整个再生产过程的速度
7.资本不断地竭力要获得货币形式,它又竭力抛掉这种形式
8.资本的循环过程经过三个阶段
9.产业资本是依次采取所有这三种形式的
10.这个公式已经包含生产资本形式的资本,从而也包含生产资本的循环的形式
11.过程的重新开始,已由起点本身规定了
12.商品资本循环的总公式
13.任何一个单个产业资本都是同时处在所有这三种循环中
14.生产要不间断地进行,产业资本就始终只能有一部分实际上加入生产过程
15.资本的一部分作为流通形式的出发点,不断地依次完成作为它的再生产过程阶段的形态变化,而另一部分则作为另一流通形式的出发点,依次完成另一形态变化
16.资本作为整体是同时地、在空间上并列地处在它的各个不同阶段上
17.资本在商品形式上必须执行商品的职能
18.在这里,货币形式起了双重作用
19.在大量生产中,直接购买者除了别的产业资本家外,只能是大商人
20.生产过程只是为了赚钱而必须干的倒霉事
21.货币回到它的起点,使G…G′运动成了一个以自身作为终结的循环运动
22.资本在货币形式上,比在易逝的商品形式上,能坚持较长的时间
23.只要现在已经增殖的资本保留商品资本的形式,停滞在市场上,生产过程就会停止
24.生产过程可能扩大的比例不是任意规定的,而是技术上规定的
25.在这个运动中,每一个单个产业资本的运动,都只表现为一个部分运动,和其他部分运动交织在一起,并且受它们制约
26.资本完成它的循环的全部时间,等于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之和
27.流通时间和生产时间是互相排斥的
28.生产的连续性是要求消灭流通时间的
29.一种商品越容易变坏,它的物理性能对于它作为商品的流通时间的绝对限制越大
30.虽然聚集在流通蓄水池中的商品的绝对量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增长,但是由于生产和消费的增长,这个量同年生产和年消费的总量相比,还是会减少
31.具有一定价值量的资本的流通时间越长,资本的自行增殖就越少
32.一切只是由商品的形式转化而产生的流通费用,都不会把价值追加到商品上
33.买卖时间并不创造价值
34.一旦工人把货币换成资本家的商品,资本家的货币就回到自己手中
35.产业资本家为了促成他们自己的商品流通而投入流通的货币,总是按照各个资本家为货币流通而预付的数额回到他们手中
36.货币可以被看作一种机器,它可以节约流通时间,从而腾出生产时间
37.流通过程的要求与生产过程的规律互相矛盾
(二)资本周转
1.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全部循环
2.资本的循环,当做周期性的过程时,叫做资本的周转
3.这个周转所经历的时间形成一个周转期间
4.由于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也包括流通,即资本在直接生产过程以外的运动,剩余价值就不再表现为由资本同活劳动的简单的直接的关系所确立的东西
5.资本的周转时间,就是他必须预付他的资本,以便使它增殖并回到它原来形态的时间
6.资本流通不增加价值
7.固定资本的独特的流通,引起独特的周转
8.生产资本的这些要素不断地在实物形式上更新
9.就价值的形成来说,不管劳动力和不变资本中形成非固定资本的组成部分多么不同,它的价值的这种周转方式却和这些部分相同
10.只有生产资本能够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1.在固定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内,流动资本周转多次
12.由于流动资本在一年内反复周转,一年内周转的资本价值还是能够大于预付资本的总价值
13.信用制度,和商业资本一样,对单个资本家来说,会使周转发生变化
14.在这里,周转时间由于预付资本的增加而缩短了
15.机器总是继续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而不管它的磨损的补偿以货币形式流回得慢还是快
16.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差别,可以有种种极不相同的情形
17.我们以前考察的周转周期,是由预付在生产过程中的固定资本的寿命决定的
18.出售成品所需的时间,对同一个生产部门的单个资本家来说,可能是极不相同的
19.商品的销售市场和生产地点的距离,是使出售时间,从而使整个周转时间产生差别的一个经常性的原因
20.社会总资本的周转次数,等于不同生产领域内的周转资本额除以这些生产领域内的预付资本额
21.在商业实践中,周转通常是计算得不准确的
22.只要流通期间不是劳动期间的简单倍数,劳动期间结束时就总会有资本游离出来
23.一年周转多次的社会流动资本有相当大的部分,在年周转周期中,周期地处于游离资本的形式
24.不管各周转的可变资本的相对量如何,它们各自在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的比率,总是由各该资本在各平均期间内提供的剩余价值率来决定的
25.由于周转期间长短不同,在劳动剥削程度相等时,为了推动同量的生产流动资本和同量的劳动而必须预付的货币资本量是极不相同的
26.因为周转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在生产中不能同时使用全部资本
27.如果流通时间从而周转期间延长了,那么,预付追加资本就成为必要的了
28.只要流通期间在一个或更多的大生产部门延长,这就可能给货币市场造成压力
29.货币资本过剩是能够发生的
30.商品流通过程有足够的时间偏离商品所包含的并为商品再生产所必需的劳动量
(三)商业与运输业
1.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以商业在另外的、过去的生产基础上的发展为前提的
2.这些纯粹由贸易利益促成的发现和侵略,终归还是对工业起了很大的反作用
3.相当发达的贸易,是资本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和起点
4.作为商人资本的职能的商业,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并且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日益发展
5.一个商人可以通过他的活动,为许多生产者缩短买卖时间
6.商人为许多人而进行买卖
7.只要商业资本是对不发达的共同体的产品交换起中介作用,商业利润就不仅表现为侵占和欺诈,而且大部分是从侵占和欺诈中产生的
8.在商品经济环境下,小生产者中间不仅必然分化出较富裕的手工业者,而且还分化出商业资本的代表
9.在为大市场生产的情况下,小规模的分散的销售是绝对不可能的
10.商品经营资本无非是生产者的商品资本
11.对产业资本流通过程起中介作用的这种活动,就是商人使用的货币资本的唯一职能
12.由于分工,专门用于买卖的资本,小于产业资本家在必须亲自从事他的企业的全部商业活动时所需要的这种资本
13.商人资本不外是在流通领域内执行职能的资本
14.商品在真正作为商品存在以前,它的使用价值首先必须按照同它作为使用价值的存在相适应的数量进行分配,分离
15.流通或商品交换不创造价值
16.商业资本既不创造价值,也不创造剩余价值
17.商业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关系不同于生产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关系
18.商业雇佣工人的无酬劳动,也为商业资本在那个剩余价值中创造出一个份额
19.商业工人不直接生产剩余价值
20.对于生产者来说,商人代表消费者,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商人就代表生产者
21.加入商品的出售价格的,只能是在商品必须停留在市场上的时间内保存该商品所需要的平均费用
2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运输费用追加到商品价值中去的相对价值部分,和商品的规模和比重成正比,和商品的价值成反比
23.创造交换的物质条件——交通运输工具——对资本来说是极其必要的
24.随着流通的商品量和一般流通量的增长,效能更大的、但价值更高的交通运输工具会代替价值较低的
25.这是在流通领域内继续进行下去的、延伸到直接生产过程以外的生产过程
26.运输业所出售的东西,就是场所的变动本身
27.商品在空间上的流通,即实际的移动,就是商品的运输
28.随着交通运输工具的变化,旧的生产中心衰落了,新的生产中心兴起了
29.这种进步以及由于交通运输工具发展而提供的可能性,又引起了开拓世界市场的必要性
30.发展交通运输工具,创造这些实际的条件,不仅为了扩大市场,而且为了缩短商品通过市场的时间
31.合作社这一商业形式比私营商业有利,有好处
32.只要无产阶级牢牢掌握着政权,牢牢掌握着运输业和大工业,无产阶级政权在这方面就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
(四)市场与储备
1.市场是流通领域本身的总表现
2.市场的大小有两层意思
3.一部分农村居民的被剥夺和被驱逐,不仅为工业资本游离出工人及其生活资料和劳动材料,同时也建立了国内市场
4.这个过程不是缩小国内市场,而是建立国内市场
5.直接生产者的被剥夺,标志着从简单商品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的过渡,建立了国内市场
6.国内市场的发展程度,就是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
7.国内市场的建立的基本过程是社会分工
8.大工业所造成的必然后果之一就是:它在建立本国国内市场的过程中,同时又在破坏这一市场
9.资本主义生产的市场是世界市场
10.对于国内市场有意义的决不是生产者的全部收入,而只是他的货币收入
11.农民中产生经济利益斗争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存在着一种使市场成为社会生产的调节者的制度
12.国外市场所以需要,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向
13.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大,也就是国内市场的扩大
14.资本主义把这些市场联结起来,从而为解决这些矛盾作了准备
15.在俄国商人和企业主看来,战争之所以必要,是为了保住新的商品销售市场
16.如果没有稍微发达的农业作为我国工业的基本市场,要发展工业是不可能的
17.必须有一定的或大或小量的可能的生产资本,以或大或小的规模处于储备状态
18.储备有三种形式
19.储备的形成并不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
20.虽然储备的数量会绝对地增加,但储备整个说来会减少
21.生产储备的保持,是通过这样一种生产过程进行的
22.除了上面考察的属于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正常条件的商品储备以外,还有畸形的商品储备,市场商品充斥
23.我们的粮食政策的全部意义,是为了使我们能够筹集大批粮食,建立大量的国家储备
二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
(一)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1.社会资本的运动,由社会资本的各个独立部分的运动的总和,即各个单个资本的周转的总和构成
2.再生产的一切物质要素,都必须以它们的实物形式形成这个产品本身的各个部分
3.当我们考察社会总资本及其产品价值时,这种仅仅从形式上来说明的方法,就不够用了
4.总的再生产过程既包括资本本身的再生产过程,也包括以流通为中介的消费过程
5.如果从年产品总价值中减去当年劳动所追加的价值,我们得到的差额不是实际再生产的价值,而只是以新的存在形式再现的价值
6.在这里,一个产业部门利润率的提高,要归功于另一个产业部门劳动生产力的发展
7.产品的生产过剩和商品的生产过剩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8.古代人中间的少数商业民族,部分地就是靠所有这些实质上贫穷的民族养活的
(二)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条件
1.社会的总产品,从而社会的总生产,分成两大部类
2.I(v+m)=IIc
3.在这两个场合,简单再生产这个前提都会被违反
4.总流通的价值额分解为两个独立部分
5.生产消费资料的社会工作日部分,不生产社会的补偿资本的任何部分
6.社会的年劳动大部分用来生产新的不变资本
7.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的生产比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得快
8.第II部类要为第I部类提供追加的可变资本
9.消费品生产者的总产品中,只有一部分代表收入;另一部分代表不变资本
10.消费资料生产者补偿所有各个类的可变资本和作为收入花费的产品部分
11.由资本形成的一般的社会权力和资本家个人对这些社会生产条件拥有的私人权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地发展起来,并且包含着这种关系的解体
12.这种情况,只有用不断的相对的生产过剩来补救
13.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三)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
1.化学的每一个进步同时还教人们把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的废料投回到再生产过程的循环中去
2.原料的日益昂贵,自然成为废物利用的刺激
3.由于大规模社会劳动所产生的废料数量很大,这些废料本身才重新成为贸易的对象,从而成为新的生产要素
4.大规模生产时产生的废料如此之多,以至于它们本身可以很容易地重新成为农业及其他生产部门的交易品
5.应该把这种通过生产排泄物的再利用而造成的节约和由于废料的减少而造成的节约区别开来
6.几乎所有消费品本身都可以作为消费的废料重新加入生产过程
7.资本主义最深刻的矛盾之一就是这种平衡和相互依赖关系的破坏
8.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
9.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了社会生产过程的技术和结合,只是由于它同时破坏了一切财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
10.只有通过城市和乡村的融合,现在的空气、水和土地的污染才能排除
11.人们感到惊讶的是:取得上述成果的行为所产生的较远的后果,竟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在大多数情况下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12.无情地砍伐林木毁坏了土壤水分的贮藏所
13.气候改变、江河干涸在俄国大概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厉害
14.纯粹采掘工业的产品不能被再生产出来
15.由于在顿河下游滥肆捕鱼,顿河粮食委员会水上警卫队队长已被撤职
三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经济危机的发生
1.这种危机就像彗星一样定期再现
2.只要你们继续以目前这种无意识的、不加思索的、全凭偶然性摆布的方式来进行生产,那么商业危机就会继续存在
3.正好在崩溃的前夕,营业总是显得几乎安然无恙
4.在危机中,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剧烈地爆发出来
5.危机所引起的资本的破坏意味着价值量的跌落
6.这里象在美国和欧洲大陆一样,经济危机到处可见
7.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包含着一个直接的矛盾
8.出现贸易逆差的市场和出现贸易顺差的市场会同时发生危机
9.货币市场也会有自己的危机
10.现实很快就向修正主义者表明,危机的时代并没有过去
(二)经济危机的原因
1.一旦两个过程不能顺利地互相转化而彼此独立,就发生危机
2.在这种生产的自发形式中,平衡本身就是一种偶然现象
3.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呈现出同样多的造成过程失常的原因
4.这样,整个机制的人为性质以及扰乱正常的进程的机会也会相应地增加
5.这样,就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失调的可能性
6.危机永远只是现有矛盾的暂时的暴力的解决
7.危机无非是生产过程中已经彼此独立的阶段以暴力方式实现统一
8.这些盲目的规律,以自发的威力,最后在周期性商业危机的风暴中显示着自己的作用
9.资本主义生产不是在需要的满足要求停顿时停顿,而是在利润的生产和实现要求停顿时停顿
10.这种危机是由于工人人口中时而这个部分时而那个部分在他们原来的就业方式上成为过剩所引起的
11.由于工业在当前的发展水平上,增加生产力比扩展市场要迅速得不知多多少倍,于是便出现周期性的危机
12.生产力按几何级数增长,而市场最多也只是按算术级数扩大
13.这种不相适应的情况也将像过去一样,必不可免地要引起新的危机
14.我们不能把个别人的冒险行为看做是造成危机的终极原因
15.投机一般地是发生在生产过剩已经非常严重的时期
16.只要我们对这些社会条件哪怕进行一次细心的观察,我们就会得出一个很简单的结论
17.危机爆发了。它不是表现在个人消费需求的直接缩减上,而是表现在资本再生产过程的缩减上
18.认为危机是由于缺少有支付能力的消费引起的,这纯粹是同义反复
19.群众的消费不足既没有向我们说明过去不存在危机的原因,也没有向我们说明现时存在危机的原因
20.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总是群众的贫穷和他们的消费受到限制
21.资本家的供给和需求的差额越大,资本家的资本增殖率就越大。他的目的,不在于使二者相抵,而是尽可能使它们不相抵
22.现有资本的周期贬值,会扰乱资本流通过程和再生产过程借以进行的现有关系,从而引起生产过程的突然停滞和危机
23.这个剥削程度下降到一定点以下,就会引起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混乱和停滞、危机、资本的破坏
24.即使作为商业的测量仪的金融市场没有对危机作出预报,仅仅上述的情况已经足以使危机爆发了
(三)经济周期
1.事情就这样不断地继续下去,繁荣之后是危机,危机之后是繁荣,然后又是新的危机
2.这种新危机的过程和前次危机完全相同
3.整个工商业世界,差不多每隔十年就要出轨一次
4.不是财富生产得太多了。而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的形式上的财富,周期地生产得太多了
5.固定资本的再生产时间成为经济周期的计量单位
6.在周期性的危机中,营业要依次通过松弛、中等活跃、急剧上升和危机这几个时期
7.决不能容许每一次新的贸易危机所固有的特点遮掩所有各次危机共有的特征
8.直到现在,这种周期的延续时间是十年或十一年,但绝不应该把这个数字看作是固定不变的
9.迄今为止,过去十年中利率的上下波动,对现代商业中周期性地出现的各个阶段来说只是一种常有的现象
10.在繁荣时期,在再生产过程大大扩张、加速并且充满活力的时期,工人会充分就业
11.借贷货币资本的增大,在产业周期中紧接着危机过后的那个阶段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12.经过持续几年的若干波动以后,在商业周期的一个时期中繁荣的最高点所达到的生产水平就成为下一个时期的起点
13.资本主义生产造成了新的“恶性循环”
(四)经济危机的应对
1.永久的危机是没有的
2.1868年以来之所以没有出现危机,世界市场的扩大也是一个原因
3.这种强行扩大再生产过程的全部人为体系,当然不会因为有一家像英格兰银行这样的银行,用它的纸券,给一切投机者以他们所缺少的资本,并把全部已经跌价的商品按原来的名义价值购买进来,就可以医治好
4.工厂主势必要依靠他们和工人之间的争吵来掩盖自己的退却
5.请看资本家想怎样摆脱经济危机
6.这种生产力本身以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消除这种矛盾,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
7.美国人希望不改变经济基础,而在私人资本主义活动的基础上摆脱危机
8.美国南北战争和由此突然急剧增加的对棉花、黄麻等的需求,造成印度西北各省和其他地区大大缩减稻谷的种植
9.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不仅会消除生产的现存的人为障碍,而且还会消除生产力和产品的有形的浪费和破坏
第三编 生产的总过程
一 价值转形为生产价格
(一)成本与利润
1.商品使资本家耗费的东西和商品的生产本身所耗费的东西,无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量
2.商品的资本主义的成本价格,在数量上是与商品的价值或商品的实际成本价格不同的
3.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这样一种观念上的产物,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
4.资本家的利润是这样来的:他可以出售他没有支付分文的某种东西
5.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
6.资本活动的规模越大,产业利润就越清楚地表现出它的真正性质
7.现代工业制度下不断增长的增加固定资本的必要性,也就成了唯利是图的资本家延长工作日的一个主要动力
8.对于资本来说,即使它的实际生产费用没有实现,利润也可能存在
9.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相对地说是看不见的东西,是要进行研究的本质的东西
10.在计算利润率时,所生产和所实现的剩余价值量,不只是要按在商品中再现出来的已经消费掉的资本部分来计算
11.利润率的提高总是这样发生的
12.利润率下降,不是因为对工人的剥削少了,而是因为所使用的劳动同所使用的资本相比少了
13.不变资本价值的任何减少,不仅会提高利润率,而且利润量本身也会增加
14.周转时间或它的两个部分中的任何一个部分的缩短,都会增加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
15.竞争使这种生产方式普遍化并使它服从于一般规律。那时利润率就会下降
16.工资水平的普遍提高,在市场价格暂时混乱之后,只会引起利润率的普遍下降
17.企业主的利润不可能是他们从自己工人身上榨取的全部剩余价值
(二)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
1.资本家虽然低于商品的价值出卖商品,但也能够得到利润
2.投在不同生产部门并具有不同构成的各个资本量之间的竞争所追求的,是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
3.竞争正是通过以下途径来确立一般利润率的
4.迫使他这样做的,是其他资本通过竞争所施加的压力
5.在竞争中,应当区分两种平均化运动
6.竞争使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平均化为平均利润率,并由此使这些不同部门的产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7.只有不同部门的资本的竞争,才能形成那种使不同部门之间的利润率平均化的生产价格
8.资本主义或多或少能够实现这种平均化
9.资本的不断趋势是,通过竞争来实现总资本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分配的这种平均化,并克服这种平均化的一切阻碍
10.竞争迫使不同行业的市场价格不是围绕商品的价值旋转,而是围绕商品的费用价格即商品中包含的费用加一般利润率旋转
11.“生产费用”这一术语交替地用在所有这三种意思上
12.并不因为剩余价值本身会平均化,剩余价值率就必然要平均化
13.生产价格不只是由特殊商品的价值决定,而且还由一切商品的总价值决定
14.价值规律支配着价格的运动
15.这些不同的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为一般利润率
16.成本价格的这种等同性,形成各个投资竞争的基础
17.在这里,不同生产领域应当理解为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生产领域
18.一般利润率是用社会的(资本家阶级的)总资本除生产出来的全部剩余价值而得出来的
19.这种利润率,如果以绝对的形式表述出来,就不外乎是资本家阶级(每年)生产的剩余价值同社会范围内预付资本的比率
20.商品不只是当做商品来交换,而是当做资本的产品来交换
21.一切资本,不管它们本身生产多少剩余价值,都力求通过它们的商品的价格来实现平均利润
22.许多工业品只是因为高于它们的价值出售,才提供生产价格
23.就利润来说,不同的资本家在这里彼此只是作为一个股份公司的股东发生关系
24.利润率,只要它高于或低于平均水平,就被认为是存在这种现象的那些特殊投资部门中资本的例外状况
25.生产价格以一般利润率的存在为前提
26.如果我们不以价值规定为基础,那么,平均利润,从而费用价格,就都成了纯粹想象的、没有依据的东西
27.把商品价值看做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历史上先于生产价格,是完全恰当的
28.价值规律调节生产价格
29.在一般利润率的形成上,问题不仅在于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率的差别,而且还在于这些不同利润率在平均数形成上所占的比重
30.一般利润率取决于两个因素
31.在一般利润率中,由不同资本的周转时间的差别引起的差别,也就消失了
32.利润是按照全部资本计算的
33.在工资普遍提高时,所生产的商品的价格,在可变资本占优势的产业部门将会上涨,但在不变资本或固定资本占优势的产业部门将会下跌
34.成本价格小于商品价值的论点,现在实际上转化为成本价格小于生产价格的论点
35.一切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的总和,必然等于剩余价值的总和;社会总产品的生产价格的总和,必然等于它的价值的总和
36.在任何一个较短的时期内,生产价格的变化显然总是要由商品的实际的价值变动来说明
37.在产业利润率成为可能之前,这种利润率早已从商业资本中产生了
38.不论资本家或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都没有意识到:这种追求的真正目的是全部剩余价值按同等的比例分配给总资本
(三)超额利润与商业(平均)利润
1.一个资本家或一定生产部门的资本,在对他直接雇用的工人的剥削上特别关心的只是获得一种额外利润
2.超额利润还能在下列情况下产生出来
3.一个采用经过改良的但尚未普遍推广的生产方式的资本家,可以低于市场价格,但高于他的个别的生产价格出售产品
4.竞争会使他的生产方法普遍化并使它服从一般规律
5.最初是商业利润决定生产资本的利润
6.以平均利润的形式归商人资本所有的剩余价值,只是总生产资本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7.商人资本虽然不参加剩余价值的生产,但参加剩余价值到平均利润的平均化
8.不同商业部门的商人资本的周转次数,会直接影响商品的商业价格
9.薄利快销,特别对零售商人来说是他原则上遵循的一个原则
(四)一般利润率趋向下降
1.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
2.利润率下降不是因为劳动生产率降低了,而是因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3.利润必然随着活劳动总量的减少而下降
4.在剩余价值率不变或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不变的情况下,一般利润率会逐渐下降
5.资本的不变部分比可变部分日益相对增长的这一规律,在每一步上都由商品价格的比较分析所证实
6.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可变资本同不变资本相比,从而同被推动的总资本相比,会相对减少
7.一般利润率日益下降的趋势,只是劳动的社会生产力日益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所特有的表现
8.可变资本的相对减少和不变资本的相对增加,只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另一种表现
9.资本已经获得的存在规模越大,新创造的价值对预先存在的价值的比例就越小
10.资本增长而劳动生产力不增长,不发展。这是违反资本的发展规律的,特别是违反固定资本的发展规律的
11.利润率不断下降的规律,决不排斥这样的情况
12.尽管利润率不断下降,资本所生产的利润的绝对量,仍然能够增加,并且不断增加
13.同一些规律,使社会资本的绝对利润量日益增加,使它的利润率日益下降
14.对各单个资本家来说,不言而喻的是:他们支配的劳动军越来越大;他们占有的剩余价值量,从而利润量,会随着利润率的下降并且不顾这种下降而同时增长起来
15.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还表现为所使用的总劳动力越来越增加,表现为剩余价值的从而利润的绝对量越来越增加
16.一个拥有巨额资本的资本家所赚得的利润量,大于一个表面上赚得高额利润的小资本家所赚得的利润量
17.资本所生产的商品的价格下降,同时商品所包含的并通过商品出售所实现的利润量却会相对增加
18.这种补偿能够阻碍利润率下降,但是不能制止它下降
19.资本本身在其历史发展中所造成的生产力的发展,在达到一定点以后,就会不是造成而是消除资本的自行增殖
20.这样就以暴力方式使资本回复到它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生产力而不致自杀的水平
21.和积累结合在一起的利润率的下降也必然引起竞争斗争
22.在任何情况下,平衡都是由于一个或大或小的资本被闲置下来,甚至被毁灭而得到恢复
23.当我们谈到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过程中利润率下降的规律时,我们在这里把利润理解为剩余价值总额
24.必然有某些起反作用的影响在发生作用,来阻挠和抵消这个一般规律的作用,使它只有趋势的性质,因此,我们也就把一般利润率的下降叫做趋向下降
25.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是和表现为利润率下降的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分不开的,并且由于这种发展而加速
26.一般说来,我们已经看到,引起一般利润率下降的同一些原因,又会产生反作用,阻碍、延缓并且部分地抵消这种下降
27.至于发明者,他的利润在竞争的影响下不断下降到利润的一般水平
28.利润率的下降也可以通过建立这样一些新的生产部门来加以阻止
29.在资本家那里,建立大规模谷物农场的目的是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或者至少是获得相当于所谓平均利润率的利润
二 金融资本
(一)货币经营资本
1.货币在产业资本和商品经营资本的流通过程中所完成的各种纯粹技术性的运动,当它们独立起来,成为一种特殊资本的职能,而这种资本把它们并且只把它们当做自己特有的活动来完成的时候,就把这种资本转化为货币经营资本了
2.这些不同的业务,是从货币本身的各种规定性中,从货币的各种职能中,从而也是资本在货币资本形式上必须执行的各种职能中产生的
3.货币经营者的利润不过是从剩余价值中所作的一种扣除
4.在正常的贴现业务中,银行客户得到的决不是贷款,他得到的是由卖掉的商品换来的货币
5.从人类精神的一般劳动的一切新发展中,以及这种新发展通过结合劳动所取得的社会应用中,获得最大利润的,大多数都是最无用和最可鄙的货币资本家
(二)借贷资本
1.资本家还不能在自己的企业中使用的货币资本,会被别人使用,而他从别人那里得到利息
2.虽然货币在流通中或多或少地要经过各种人之手,但大量的流通货币却属于以银行等形式组织和积聚的货币资本部门
3.贷出者是把货币作为资本贷出的
4.贷出的货币的使用价值
5.这全部交易发生在两类资本家之间,即货币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或商业资本家之间
6.利润的一部分转化为产业利润,是由利润的另一部分转化为利息引起的
7.利息的最低界限完全无法规定
8.必须把平均利润率看成是利息的有最后决定作用的最高界限
9.利息率在危机期间达到最高水平,因为这时人们不得不以任何代价借钱来应付支付的需要
10.只有资本家分为货币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才使一部分利润转化为利息
11.总利润的一部分转化为利息形式,就会使它的另一部分转化为企业主收入
12.生息资本的形式造成这样的结果:每一个确定的和有规则的货币收入都表现为资本的利息,而不论这种收入是不是由一个资本生出
13.借贷资本起初总是以货币形式存在,后来却作为货币索取权而存在
14.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出现在市场上的货币资本,会越来越不由个别的资本家来代表
15.银行把不活动的货币资本变为活动的即生利的资本
16.银行家成了货币资本的总管理人
17.用国家的名义装饰起来的大银行,从一产生起就只不过是私人投机家的公司
18.任何想迅速地、恒久地降低利率的企图,都必然要遭到失败
19.想把生息资本看做资本的主要形式,并且想把信贷制度的特殊应用,利息的表面上的废除,变为社会改造的基础,这就完全是小市民的幻想了
20.高利贷资本作为生息资本的具有特征的形式,是同小生产,自耕农和小手工业主占优势的情况相适应的
21.高利贷者直接占有他人劳动以增加他的资本的价值,就这一点而言,他的行为和资本家一样
22.高利贷有两种作用
23.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其他条件已经具备的时代,高利贷才表现为形成新生产方式的一种手段
(三)股份资本
1.由股份公司经营的资本主义生产,已经不再是私人生产,而是由许多人联合负责的生产
2.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历时较长范围较广的事业,要求为较长的时间预付较大量的货币资本
3.傅立叶不朽的功绩在于,他预言了这种现代工业形式,把它称为工业封建主义
4.至于说到董事们和股东们,他们都知道,前者干预业务管理越少,而后者干预业务监督越少,则对企业就越有利
5.资本主义生产极度发展的这个结果,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
6.在股份制度内,已经存在着社会生产资料借以表现为个人财产的旧形式的对立面
7.股票投机是把积蓄不多的人的好像是、而且一部分也实在是自己挣得的钱财装进大资本家腰包里去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8.法国工业企业几乎普遍变为股份公司的一些很有意思的情况
9.股份公司实际上是为大资本家和投机者服务的,让他们能够剥夺轻信别人而财产不多的公众
10.小股东的人数在增长事实上是百万富翁巨头对“小股东”的资本的控制(和他们的收入)在增长
11.这些百万富翁往往通过股份公司吸收中等业主和“小鱼们”的资本,加强自己的势力
12.既然存在着生产资料私有制,也就存在着股票和金融业务的私有制
13.在股份企业中这种诈骗行为特别流行,而且用伪造得足以欺骗公众的报表和资产负债表非常巧妙地掩盖起来
(四)虚拟资本
1.人们把虚拟资本的形成叫作资本化
2.只要这种证券的贬值或增值同它们所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变动无关,一国的财富在这种贬值或增值以后,和在此以前是一样的
3.这种“货币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
4.所有这些东西,都不是实际的资本,也都不是资本的组成部分,并且本身也不是价值
(五)保险
1.保险公司把单个资本家的损失在资本家阶级中间分配
2.保险必须由剩余价值补偿,是剩余价值的一种扣除
3.保险费以一部分剩余价值支付
4.为了对偶然事故提供保险,一定量的剩余劳动是必要的
5.风险较大的部门要支付较高的保险费,但会从它们的商品的价格中得到补偿
6.为了补偿资本在总过程的形态变化中遇到贬值的危险,资本本身要给自己支付平均的保险费
7.一位国家统计师证实,至少有十分之一的人寿保险公司已经破产
(六)信用
1.正是信用促使每个生产领域不是按照这个领域的资本家自有资本的数额,而是按照他们生产的需要,去支配整个资本家阶级的资本
2.信用为单个资本家或被当做资本家的人,提供在一定界限内绝对支配他人的资本,他人的财产,从而他人的劳动的权利
3.信用制度加速了生产力的物质上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4.商业信用,即从事再生产的资本家互相提供的信用
5.信用制度和银行制度扬弃了资本的私人性质
6.信用是建立在对下列事实的确信上的:资本将继续剥削雇佣劳动,资产阶级将继续剥削无产阶级,大资产阶级将继续剥削小资产阶级
7.公共信用是以确信国家听凭犹太人金融家剥削为基础的
8.无产阶级的起义,就是消灭资产阶级的信用
9.对资产者,尤其是对小资产者说来,信用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10.把危机解释为滥用信用,就等于把危机解释为资本流通的表现形式
11.在生产规模不变或者生产扩大程度不变时,只要这个昂贵的流通机器的费用减少,社会劳动的生产力就会提高
12.通过信用,货币以三种方式得到节约
13.由于信用,流通或商品形态变化的各个阶段,进而资本形态变化的各个阶段加快了
14.银行家提供的信用,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
15.银行家们的“管理”天才对什么也不爱惜
16.这件事实可以作为股份银行的全部资本完全被行长用于私人投机目的的一个很有趣的例子
17.信用制度是资本主义的私人企业逐渐转化为资本主义的股份公司的主要基础
(七)金融机构
1.这种竞争往往只有一个目的,即让握有股票的金融家便于经营交易所业务
2.交易所的证券投机,在理论上没有意义,也没有什么新东西
3.这种信用民主化不仅要使国家的某些地区,而是要使整个国家成为一个赌窟,以便对它大量地进行欺诈
4.这种赌场同交易所相比,是多么幼稚的游戏啊
5.投机的规律是:在发生这类价值变动的情况下,要在加工最少的原料上进行投机
6.交易所并不是资产者剥削工人的机构,而是他们自己相互剥削的机构
7.交易所只改变着从工人中已经窃得的剩余价值的分配
8.有些人尽管不是交易所的经纪人,却贪得无厌地搞证券投机
9.每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的背后,都有交易所和商人
10.作为金融资本主要业务之一的有价证券发行业,赢利极大,对于金融寡头的发展和巩固起着重大的作用
11.在关于帝国主义的著作中常常谈到交易所的作用下降,但这只是从任何一个大银行本身就是交易所这个意义上说的
12.谁掌握着银行,谁就直接掌握着美国1/3的农场,并且间接统治着所有农场
13.在工业高涨时期,金融资本获得巨额利润
14.拿发展得很快的大城市近郊的土地来做投机生意,也是金融资本的一种特别盈利的业务
15.没有大银行,社会主义是不能实现的
三 农业与地租
(一)农业
1.像在英国发生的那种大规模盗窃土地的现象,才为大农业开辟了活动场所
2.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
3.一旦预付了追加的种子和肥料,那么,即使对土地进行纯粹机械性的耕作,也会对产量的提高发生奇迹般的作用
4.一部分农村人口经常准备着转入城市无产阶级或制造业无产阶级的队伍
5.所有这一切相对人口过剩的征候,都在济贫所视察员的报告中作为爱尔兰农业无产阶级的苦难列举出来了
6.资本主义制度同合理的农业相矛盾
7.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这种进步,首先也是以直接生产者的完全贫困化为代价而取得的
8.农业本身的进步,总是表现在不变资本部分同可变资本部分相比的相对的增长上
9.经营大农业和采用农业机器,就是使目前自己耕种自己土地的大部分小农的农业劳动变为多余
10.如果忽视农业的这个典型的、本质的、根本的特点,就会犯小农业崇拜者常犯的错误
11.农业的发展落后于工业,这是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所固有的现象
(二)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所有制
1.土地所有权的前提是,一些人垄断一定量的土地,把它当做排斥其他一切人的、只服从自己私人意志的领域
2.农业中存在着工业中所没有的垄断
3.一定的人们对土地、矿山和水域等的私有权,使他们能够攫取、拦截和扣留在这个特殊生产领域即这个特殊投资领域的商品中包含的剩余价值超过平均利润的余额
4.土地所有权使土地所有者能从资本家那里扣下一部分无酬劳动的这种情况,表现为土地所有权似乎是价值的一个源泉
5.土地所有权在这里表现为派生的东西
6.在这里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借以实现即增殖价值的形式
7.在一定的发展阶段,甚至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观点来看,土地所有权也是多余而且有害的
8.甚至整个社会,一个民族,以至一切同时存在的社会加在一起,都不是土地的所有者
9.土地所有权本身已经产生地租
10.单纯法律上的土地所有权,不会为土地所有者创造任何地租
11.土地所有权的存在,正好是对投资的一个限制
12.地租的特征
13.在这里,社会上一部分人向另一部分人要求一种贡赋,作为后者在地球上居住的权利的代价
14.从这两个方面,土地所有权都要求得到它的贡赋
15.土地只要处理得当,就会不断改良
16.生产条件越来越恶化和生产资料越来越昂贵是小块土地所有制的必然规律
17.小块土地,不容许在耕作时进行分工,应用科学
18.土地价格对生产者来说是成本价格的要素,但对产品来说不是生产价格的要素
19.土地资本的代表不是土地所有者而是租佃者
20.当我们谈农业资本的构成时,其中并不包括土地价值或土地价格
21.投在土地上的资本已经一再以高额的利息偿还了,土地所有权也早就一再被社会赎买回来了
22.这种劳动只能使农民愚昧贫穷,造成富人对穷人的统治
(三)绝对地租与级差地租
1.总地租,等于绝对地租加级差地租
2.土地所有权的恰当表现,是绝对地租
3.地租究竟是等于价值和生产价格之间的全部差额,还是仅仅等于这个差额的一个或大或小的部分,这完全取决于供求状况和新耕种的土地面积
4.这两个地租形式,是唯一正常的地租形式
5.这里的前提是,农业资本比非农业资本的一个同样大的部分推动更多的劳动
6.农业生产率在相对地降低,因而同工业品相比,农产品的价值以及地租都在提高
7.由于农业工人的平均工资低于制造业工人的平均工资,地租已经成为可能
8.如果说在农业中存在着提高利润率的某些原因,那么,单单地主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使这种超额利润不是进入一般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而是固定下来,落到地主手中
9.不提供地租的最坏土地的生产价格,总是起调节作用的市场价格
10.只要不提供地租和只提供少量级差地租的土地,比提供地租较多的较好土地扩大得快,每英亩的平均地租和按资本计算的平均地租率就会降低
11.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作为资本的限制的土地所有权,是级差地租的前提
12.级差地租是由于农耕发展各个阶段的各级土地自然肥力的差别而产生的
13.肥力并不像人们所想的那样是一种天然素质
14.以上我们只是把级差地租看作是投在面积相等而肥力不同的土地上的等量资本所具有的不同生产率的结果
15.带来不同结果的各个等量资本,不管是同时投在同样大的各块土地上,还是相继投在同一块土地上,都不会影响超额利润的形成规律,但是,这对于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来说,却有重大的差别
16.级差地租的这两个不同的原因,肥力和位置,其作用可以是彼此相反的
17.超额利润可以按不同的途径形成
18.级差地租II只是级差地租I的不同的表现,而实质上二者是一致的
19.级差地租II的基础和出发点,是级差地租I
20.投入土地的资本的利息之所以成为级差地租的组成部分,正是由于土地所有者得到了不是由他,而是由租佃者投入土地的资本的利息
21.在这里,地租量的差别只能由不同的投资方法来说明
22.一国的农业和整个文明越发展,社会以超额利润形式付给大土地所有者的贡赋也就越多
23.如果说较好土地提供地租,这只不过证明,社会必要劳动和个别必要劳动之间的差别在农业中固定下来了
24.地租(超额利润)的差别比较固定,这是农业和工业不同的地方
25.这仅仅是竞争的规律,它不是从“土地”产生,而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本身产生的
26.建筑投机的真正主要对象是地租,而不是房屋
27.凡是自然力能被垄断并保证使用它的产业家得到超额利润的地方,那些因对一部分土地享有权利而成为这种自然物所有者的人,就会以地租形式,从执行职能的资本那里把这种超额利润夺走
28.我们把地租率理解为转化为地租的剩余价值部分和生产土地产品的预付资本之间的比率
29.我们必须加以区别,究竟是因为产品或土地本身有一个与地租无关的垄断价格,所以地租才由垄断价格产生,还是因为有地租存在,所以产品才按垄断价格出售
(四)地租的处置
1.地租是为了取得使用自然力或者(通过使用劳动)占有单纯自然产品的权利而付给这些自然力或单纯自然产品的所有者的价格
2.贡税和地租的混淆,在苏格兰山地就成了少数克兰首领没收全部土地的根据
3.这个在外的地主阶级就依靠这种简便的方法,不仅把一代又一代农民的劳动,而且把他们的资本攫为己有
4.消灭地产并不是消灭地租
5.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
6.穷乡僻壤的地价与上海的地价的差别,是地租量上的差别
7.“农业劳动生产率递降的规律”是资产阶级的谎言
8.我们这里没有土地私有制,所以既没有绝对地租,也没有土地的买卖
9.这就是在我们这里,在土地国有化的条件下,农村的大经济,农村的集体农庄能够很容易地显示出对小农经济的优越性的原因之一
四 垄断
(一)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1.在自由竞争中自由的并不是个人,而是资本
2.竞争的条件,即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的条件,已经被人们当作限制而感觉到和考虑到了
3.竞争最充分地反映了流行在现代市民社会中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
4.自由竞争是进行毒害和遭受毒害的自由
5.这种情况将来会把所有较小的资本从这一生产部门中排挤出去
6.历来受人称赞的竞争自由已经日暮途穷
7.竞争的对立面是垄断
8.垄断引起自由竞争,自由竞争又引起垄断
9.垄断只有不断投入竞争的斗争才能维持自己
10.英国政府公开宣传毒品的自由贸易,暗中却保持自己对毒品生产的垄断
11.自由竞争已让位于资本家的垄断同盟,整个地球已被瓜分完毕
12.大生产达到了十分庞大的规模,以至自由竞争开始被垄断所取代
13.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断的趋势
14.垄断是从资本主义到更高级的制度的过渡
(二)垄断类型与垄断价格
1.资本的垄断,即不依靠立法和时常不顾立法而存在的垄断,对“科伦日报”的老爷们来说是不存在的
2.似乎“资本垄断”不是“权力垄断”
3.产业资本家的职能越来越转化为各自独立或互相结合的大货币资本家的垄断
4.这种办法就是为了工人的利益而实行粮食垄断和规定固定价格
5.某些商品的垄断价格,不过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具有垄断价格的商品上
6.农产品总是按垄断价格出售
7.这些牟取资本主义暴利的“骑士们”人为地降低油井和炼油厂的产量,无耻地抬高石油价格
(三)垄断利润与反垄断问题
1.在这种生产部门中,由于商品的价值超过它的生产价格,就会产生超额利润
2.一切大企业都是建立在垄断而不是自由市场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它们可以使其他资本家得不到原料和产品,而它们自己则可以按照一切预定的合同如数得到产品
3.现在,即使我们有偿付能力,在国际市场上也买不到这些东西
4.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容忍由一小撮专靠剪息票为生的人对全社会进行的如此露骨的剥削
5.完全的计划性当然是托拉斯所从来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的
6.在资本家占垄断地位而不会由于竞争被迫用新机器来替换旧机器等等的场合,例如就象在铁路上那样,他们是尽可能长期地不进行改善
7.这种行为堪称英国资产阶级道德的典范
8.能保护工业的只是对外贸易垄断,决不是关税政策
9.对外贸易的垄断是我们年轻的社会主义工业的盾牌和屏障
10.如果改变现代经济关系赖以存在的基础,消灭现代的生产方式,那就不仅会消灭竞争、垄断以及它们的对抗,而且还会消灭它们的统一、它们的综合
11.正是由于必须取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垄断资本主义才采取这样冒险的步骤
12.在保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情况下,所有这些使生产更加垄断化、更加国家化的措施,必然会加重对劳动群众的剥削和压迫
五 国民收入
(一)国民收入的分配
1.一国的总收入是由一国的总产品中作为收入在各个生产者之间分配的那一部分构成的
2.这种分配是以这种实体已经存在为前提的
3.既然这三种形式(工资、地租、利润(利息))是土地所有者、资本家和雇佣工人这三个阶级的收入来源,结论就是阶级斗争
4.饭桶官吏的收入是利润和工资的一部分
5.本质的关系是,工人不占有产品中的任何份额
6.直接从工人身上榨取无酬劳动并把它固定在商品上的资本家,是剩余价值的第一个占有者,但决不是剩余价值的最后所有者
7.这一切对工厂主来说是一种扣除
8.一切不直接参加再生产的社会成员,不管劳动与否,首先只能从生产工人、产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的手中,取得自己在年商品产品中的份额
9.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困难,必须把总收益和纯收益同总收入和纯收入区别开来
10.国民收入是工资加上利润加上地租,也就是总收入
11.这不会改变价值本身的界限
12.留归经营资本家本身的,只是所谓产业利润或商业利润的那一部分
13.它们作为工资、利润和地租,取得独立的、互不相关的收入形式
14.一定的分配关系只是历史地规定的生产关系的表现
15.劳动力,在工人手中,是商品,不是资本
16.在这里,收入只不过意味着通过不断地反复出卖一种商品(劳动力)而占有价值
17.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可变资本会转化为某人的收入
18.分配关系不过表示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
19.“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已经不知不觉地变成“有折有扣的”了
20.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
21.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一天的最公平的工资必然等于对工人的产品的最不公平的分配
22.尽管工人阶级斗争的目的只是要得到自己产品的一部分,但他们却经常被指责为简直是在掠夺资本家
23.分配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有多少产品可供分配
(二)消费
1.社会消费力既不是取决于绝对的生产力,也不是取决于绝对的消费力,而是取决于以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为基础的消费力
2.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论在工场、工厂等以内或以外,在劳动过程以内或以外进行,总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
3.工人的个人消费对他自己来说是非生产的
4.这种生活方式比别的任何生活方式都更使人堕落
5.这种使工人和奴隶区别开来的分享文明的唯一情况,在经济上所以可能,只是因为工人在营业兴旺时期,扩大自己的享受范围
6.说生产者和消费者是一回事,那是最可笑不过的了
7.平均工资的价值可以不断下降,但生活资料范围、从而工人的生活享受仍然可以不断扩大
8.不管怎样,工人都不是为自己节约,而是为资本节约
9.我们得到的结论并不是说,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同一的东西,而是说,它们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
10.如果生产中的关系弄清楚了,“分配”和“消费”也就清楚了
11.有一种看法,认为全部剩余产品都可以消费掉,这本身首先就是错误的
12.个人消费品在资本主义生产总额中所占的地位日益缩小
(三)财富
1.以劳动时间作为财富的尺度,这表明财富本身是建立在贫困的基础上的
2.工人的粗陋的需要是比富人的讲究的需要大得多的赢利来源
3.房屋投机分子开采贫困这个矿山比当年开采波托西矿山赚钱多,花钱少
4.在一个富裕程度日益提高的社会中,只有最富有的人才能靠货币利息生活
5.贫困从现代劳动本身的本质中产生出来
6.国民财富和人民贫穷是一回事
7.科学本身也成为那些发展科学的人的致富手段
8.文明的一切进步,都不会使工人致富,而只会使资本致富
(四)社会保障
1.这种表面的自由一方面虽然也一定会给他带来某些真正的自由,可是另一方面也有它的坏处,即没有人保障他的生计
2.一切不幸事件的罪过归根到底总是在厂主身上
3.自由工人一点保障都没有
4.无产者只有指靠自己,同时,人们又不许他把自己的力量变为完全可以指靠的力量
5.工人承担的风险最大
6.一旦失业成了普遍现象,这个救济来源也就枯竭
7.工人变成赤贫者
8.对公有地的掠夺和随之而来的农业革命,对农业工人产生十分强烈的影响
9.农场主尽可能把更多的开支转移到济贫金上面去
10.英国工厂主在实行1834年的济贫法以前,把工人靠济贫税得到的社会救济金从他的工资中扣除
11.他们以工资形式付给农业短工的钱比最低限度还要低,而以教区救济金的形式付给不足的部分
12.需要救济的赤贫形成现役劳动军的残疾院和产业后备军的死荷重
13.租地农场主支付的工资和教区贴补的工资不足额之间的比率说明两件事
14.救济委员会总是充当工厂主的看门狗
15.这种行政管理机构的任务不再是消灭赤贫,而是对它强制管束,使它万古长存
16.慈善事业只是一种供消遣用的材料
17.肯定增长的,是生活没有保障
18.负担要落在工人阶级自己身上
第四编 国家经济过程
一 原始积累与社会主义积累
(一)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1.单个商品生产者手中一定程度的资本积累,是特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前提
2.资本的原始积累只是意味着直接生产者的被剥夺
3.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
4.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出现之前的发展过程,和资本在这个过程中的实现,在这里是属于历史上两个不同的时期
5.这样就提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
6.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7.原始积累的方法决不是田园诗式的东西
8.这就是原始积累的各种田园诗式的方法
9.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夺,是用最残酷无情的野蛮手段,在最下流、最龌龊、最卑鄙和最可恶的贪欲的驱使下完成的
10.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
11.决不是资本创造出劳动的客观条件
12.劳动者的奴役状态是产生雇佣工人和资本家的发展过程的起点
13.大封建主,通过把农民从土地上强行赶走,夺去他们的公有地的办法,造成了人数更多得无比的无产阶级
14.工业资本家不是通过像租地农场主那样的渐进方式产生的
15.国际信用制度常常隐藏着这个或那个国家原始积累的源泉之一
16.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17.这最能证明,生产者和他们的生产工具的分离,小生产之被机器排挤,以及机器的改善,进行得多么迅速
(二)社会主义积累
1.还有第四条工业化的道路,靠本国节约来发展工业的道路,即社会主义积累的道路
2.我国内部积累的主要来源大体上就是如此
3.比起美国工业来,我国工业将在更大的程度上依靠国内市场,首先是依靠农民市场
4.我们的集中的社会主义大工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扩大再生产理论发展的
5.实行并巩固经济核算制,提高工业内部的积累
6.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
7.现在的剩余劳动的一部分将会列入必要劳动,即形成社会准备基金和社会积累基金所必要的劳动
二 国家对经济的调节
(一)国家调节经济的必要性与局限性
1.一切政府,甚至最专制的政府,归根到底都不过是本国状况的经济必然性的执行者
2.总的说来,经济运动会为自己开辟道路,但是它也必定要经受它自己所确立的并且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政治运动的反作用,即国家权力的以及和它同时产生的反对派的运动的反作用
3.国家权力对于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可以有三种
4.暴力(即国家权力)也是一种经济力量
5.亚洲的一切政府都不能不执行一种经济职能,即举办公共工程的职能
6.今天将工商业职能向国家的任何移交,根据情况的不同,都可能有两重意义和两重效果
7.土地国有化已成为一种社会必然
8.国家终究不得不承担起对生产的管理
9.只有在森林不归私人所有,而归国家管理的情况下,森林的经营才会有时在某种程度上适合于全体的利益
10.在资本还没有采取股份公司形式的时候,它总是只寻求自己价值增殖的特殊条件,而把共同的条件作为全国的需要推给整个国家
11.只有实行银行国有化,才能使国家知道几百万以至几十亿卢布流动的来去方向、流动的方式和时间
12.银行国有化对于全体人民,特别是对于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大众,而不是对于工人(因为工人很少同银行有来往),好处是非常大的
13.要认真调节经济生活,就要把银行和辛迪加同时收归国有
14.在国家经受空前的灾难的时候,为了战胜当前的灾难,革命民主政策应不限于实行面包配给制
15.实行银行和辛迪加的国有化,同时取消商业秘密和实行工人对资本家的监督,不仅可以大大节省国民劳动,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而且会使居民中的劳动群众即大多数居民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
16.必须在工人的即无产阶级的国家的监督下,公平合理地把粮食分配给全体公民,不给富人任何特权和优待
17.投机者先生们从工人身上刮去的钱,等于国家收购的粮食售价的9 倍
18.应当考虑到粮食分配是提高生产的一种方法、工具和手段
19.资产阶级在这里也象在其他场合一样,毫不迟疑地去求助于国家
20.资产者希望国家实行保护关税,以便攫取政权和财富
21.现代工业的历史告诉我们,资本的无限贪求从来不会由于工人的分散的努力而受到约束,而斗争必然首先采取阶级斗争的形式,从而引起国家政权的干涉
22.资本为了自身的利益,看来也需要规定一种正常工作日
23.最好的工人保险形式是工人的国家保险
24.他们的管理情况坏到了这种程度,以致在报界、议会内和议会外不止一次地提出了要不要把铁路从私人资本家手中收回来或要不要使铁路受国家直接监督的问题
25.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政权下,实行土地国有化,并把土地分成小块出租给个人或工人合作社,这只会造成他们之间的残酷竞争
26.只要政权掌握在有产阶级手中,那么任何国有化都不是消灭剥削
27.生产力归国家所有不是冲突的解决,但是这里包含着解决冲突的形式上的手段,解决冲突的线索
28.国家不得不承认自己对社会生产规律无能为力
29.应该善于干预,而且要大胆地干预现在在所有制和劳动方面普遍存在的经济混乱
(二)资本主义经济的国家调节
1.在资本初期,为了把丧失财产的人按照对资本有利的条件转变成工人,发生过国家强制
2.在资本刚刚发展的阶段,政府使用强制手段,以便强制地把劳动者变成雇佣工人
3.所有这些方法都利用国家权力,来大力促进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化过程
4.被暴力剥夺了土地、被驱逐出来而变成了流浪者的农村居民,由于这些古怪的恐怖的法律,通过鞭打、烙印、酷刑,被迫习惯于雇佣劳动制度所必需的纪律
5.国家虽然规定了工资的最高限度,但从来没有规定工资的最低限度
6.需要这类法律这件事本身就已经说明,到目前为止财政寡头已经把立法权操纵到了什么程度,财政寡头又怎样成功地在世界上头等商业国家里使贸易协定受到最荒诞和最放肆的法律限制
7.不久之前,这个阶级还采取法律强制手段来实现对自由工人的所有权
8.工厂主在政府的默契下,竭力阻止工人外迁
9.英国的工厂法是通过国家,而且是通过资本家和地主统治的国家所实行的对工作日的强制的限制
10.如果没有工人从外部经常施加压力,这种干涉永远也不会实现
11.我们认为祸根不在于法律,而在于使得法律成为必要的那些条件
12.当前俄国现代“大工业”的迅猛增长是由人为的手段——禁止性关税、国家补贴等等引起的
13.采用面包配给证,是目前资本主义国家调节消费的一个典型例子
14.滥发纸币是财政混乱的主要祸害
15.现代的国家不能够也不愿意消除住房灾难
16.把国家对自由竞争的每一种干涉都叫做“社会主义”,纯粹是曼彻斯特的资产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在胡说
17.应当用政府所代表的整个社会财富来补偿私人资本家的损失。这种只要求一方实行互助的共产主义,看来对欧洲的资本家是很有吸引力的
18.法兰西银行在政府的压力下,曾两次不得不把应付的期票和贷款延期
19.由政府出钱人为地维持行市,这是十八世纪的荒谬作法
20.在工人自己没有干预的时候,政府也“自认无权”剥夺资本家老爷不受限制地课处罚款的权利
21.与工人对立的已经不是个别官吏的个别不公道,而是国家政权本身的不公道
22.政府高度的“公正”不允许比较好的厂主向工人作重大的让步
23.在支付正直的国民教育工作者的薪金方面,俄国是很穷的,但是在抛掷数百万数千万卢布来供养贵族寄生虫、进行军事冒险、资助制糖厂老板和石油大王等类事情上,俄国倒是很富的
(三)社会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节
1.许多读过马克思著作的知识分子不明白贸易自由就是恢复资本主义,但农民却很容易了解这一点
2.国家手中要有粮食后备去干预粮食市场
3.如果它们做不到这一点,我认为它们就应当受到法庭审判
4.重工业是需要国家资助的
5.无产阶级政权已经利用这些以及和这些相类似的新泉源在发展我们的工业了
6.我们的工人正通过日常的艰苦的劳动学习管理整个工业部门的新业务
7.国营企业改行所谓经济核算,同新经济政策有着必然的和密切的联系
8.只要新经济政策存在,就应当保存它的两个方面
9.我们在商业国有化和工业国有化方面,在禁止地方流转方面走得太远了
10.如果我们只把少数工厂租给承租人,而把大部分工厂保留在自己手中,那租让并不可怕
11.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规律,使我们的计划机关有可能去正确地计划社会生产
(四)税收
1.纳税原则本质上是纯共产主义的原则
2.否决税收是所有议会强迫政府向大多数人让步的手段
3.税收!这对资产阶级有很大利害关系,而对无产阶级利害关系则很小
4.过重的课税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
5.直接税不容许进行任何欺骗
6.间接税是由人民在购买商品时付更多的钱来间接交纳的
7.向穷人征收的税
8.粮食税征收的粮食比余粮收集制征收的几乎少一半
9.保护关税制度是制造工厂主、剥夺独立劳动者、使国民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资本化、强行缩短从旧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的过渡的一种人为手段
10.废除或减轻原料关税,对工业具有很大的意义
11.我们需要这样的税收政策
(五)主权债务
1.国家财产落到金融贵族手中的原因
2.国债,即国家的让渡
3.公债成了原始积累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4.全部现代金融业、全部银行业,都是和公共信用极为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5.从资产阶级激进主义的观点来看,国民甚至在政治经济方面也没有偿还国债的义务
6.工人阶级知道,国债不是它筹借的,当它夺得政权时,它将让那些筹借国债的人偿还
7.奥斯曼帝国第一次在借国债,而且是在得不到贷款的情况下借国债的
第五编 国际经济过程
一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一)国际分工
1.在象英国这样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象印度和中国这样一些国家之间的交换上出现了很大的不平衡
2.正如一切都已成为垄断的,在现时,也有一些工业部门支配所有其他部门,并且保证那些主要从事这些行业的民族统治世界市场
3.由于德国工业比英法工业出现得晚,它就不得不限于去填补它的先行者留给它的那些不大的空白点
4.只要有某一生产部门衰败到拿“价廉质劣”作为它的经营原则,那你可以相信,德国人就会马上插足进去
5.一般说来,德国的工业仍然和从前一样
(二)国际贸易与收支
1.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所必需的
2.对外贸易可以增加某个国家的剩余产品能转化的形式和能用来消费掉的形式
3.只有对外贸易才使作为价值的剩余产品的真正性质显示出来
4.只有对外贸易,只有市场发展为世界市场,才使货币发展为世界货币,抽象劳动发展为社会劳动
5.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16世纪揭开了资本的现代生活史
6.自由贸易制度正在瓦解迄今为止的各个民族
7.对外贸易只会把矛盾推入更广的范围
8.对外贸易一方面使不变资本的要素变得便宜,一方面使可变资本转变成的必要生活资料变得便宜
9.由于对外贸易,交换领域的界限扩大了,使资本家有可能消费更多的剩余劳动
10.同一对外贸易在国内会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发展,从而使可变资本同不变资本相比相对减少,另一方面,对国外来说,它引起生产过剩,因而以后又会起反作用
11.在德国,保护关税是完全错误的(在美国则不同)
12.俄国粮食的大量出口是直接以农民挨饿为基础的
13.从前广大劳动居民每天都可以喝的葡萄酒,现在对于他们已经是可望而不可及了
14.这种贸易在主要出口原料的国家里却加深了群众的贫困
15.英国预期,随着茶叶进口量的增加,向中国输出的工业品也一定会增加
16.皇帝下诏严禁鸦片贸易,结果引起了比他的诏书更有力的反抗
17.中国的纺织业者在外国的这种竞争之下受到很大的损害
18.增加鸦片贸易是和发展合法贸易不相容的
19.一般说来,所谓贸易差额应该对外国说来总是出超,对英国说来总是入超
20.不列颠进出口之间不断扩大的比例失调现象只是证明,英国对世界市场发挥它的债主作用比发挥工厂主和商人作用的速度还要快
21.人们把商品投入这个市场而没有很好地估计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和支付能力,这些现象决不是对华贸易所特有的
22.比利时、美国、英国通过高关税,使得向这些国家输出酒精成为不可能
23.大约40年前,当德国认真地开始生产出口商品时,这个商业殖民地网就给德国帮了很大的忙
24.我们需要把我们的出口和进口经营得使国家手中能保持一定的后备,保持一定的对外贸易出超
(三)国际价值规律
1.在一个国家内,亏损和盈利是平衡的。在不同国家的相互关系中,情况就不是这样
2.一国可以不断攫取另一国的一部分剩余劳动而在交换中不付任何代价
3.剩余价值率在正常工作日较短的国家可以高于正常工作日较长的国家
4.两个国家可以根据利润规律进行交换,两国都获利,但一国总是吃亏
5.在比较不发达的国家里,劳动的生产效率比较低,因而较大量的劳动表现为较小量的同种商品,较大的交换价值表现为较小的使用价值
6.比较发达的国家高于商品的价值出售自己的商品,虽然比它的竞争国卖得便宜
7.如果我们用一个国家的利息率水平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利润率水平,那是非常错误的
(四)国民工资差异
1.在比较国民工资时,必须考虑到决定劳动力的价值量的变化的一切因素
2.工人作为工人而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明状况下当然是不同的
3.贫国劳动的实际价格事实上高于富国
4.即使两个国家的劳动小时数相同,但一国的剩余劳动时间或剩余价值就会按同一比例大于另一国
5.这就是大部分德国出口商品价格低廉得令人吃惊的秘密
6.英国的工资高的程度,并没有达到英国工人的生产率提高的程度
二 国际金融与国际投资
(一)国际货币流通
1.黄金和白银从银行外流是由种种原因造成的
2.随着英国金融市场的渐趋活跃,在其他商业世界的金融市场上出现了紧缩
3.即使英格兰银行能够制止住巴黎的投机,但仍然会有使现存黄金外流的另一途径——谷物进口
4.尽管英国的黄金大量流入法国,法兰西银行的黄金储备也在继续减少
5.加利福尼亚的黄金流遍美洲,流遍亚洲的太平洋沿岸地区,甚至把最倔强的野蛮民族也拖进了世界贸易,拖进了文明
6.这个帝国的银币——它的血液——也开始流向英属东印度
7.亚洲和西方之间白银的流通,随着贸易差额的变动,有其涨潮和退潮的交替时期
8.英格兰银行重新又把贴现率从五厘提高到五厘五。这个措施首先是为了对付法兰西银行
9.货币所进行的运动同其他一切商品的运动直接相反
(二)国际资本流通
1.这里有意义的是货币和商品之间的区别,而不是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之间的区别
2.难道黄金不是像其他产品一样的产品吗
3.英国的工业巨头们之所以愿意在印度修筑铁路,完全是为了要降低他们的工厂所需要的棉花和其他原料的价格
4.英国显然不能在国内为它的巨额资本找到足够广阔的场所,因而不得不愈来愈大量地出借这些资本
5.如果资本输往国外,那么,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并不是因为它在国内已经绝对不能使用
6.投在殖民地等处的资本,能提供较高的利润率
7.国际资本毫不费力地移入关税壁垒内部并在“异国的”土地上安家落户
8.英格兰银行提高利率就会减少进口,增加出口,把一部分投在国外的英国资本吸收回来
9.英格兰银行的经理们将最低贴现率从2.5%提高到3%,这种情况很快地就影响到了巴黎交易所,那里的各种有价证券又下跌了
10.对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来说,典型的是资本输出
11.资本输出在那些输入资本的国家中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发生影响,大大加速这种发展
12.最常见的是,规定拿一部分贷款来购买债权国的产品,尤其是军用品、轮船等等,作为贷款的条件
13.金融资本还导致对世界的直接的瓜分
14.随着资本输出的增加,随着最大垄断同盟的国外联系、殖民地联系和“势力范围”的极力扩大,这些垄断同盟就“自然地”走向达成世界性的协议,形成国际卡特尔
15.美、英、德三国的资本家靠俄国资本家的帮助攫取利润,而俄国资本家也从中分得优厚的一份
16.资本输出的利益也同样地在推动人们去夺取殖民地
17.最初是什么东西促使银行贷款给这些国家呢?是追逐暴利
(三)汇率
1.在汇率中,民族商业获得了存在的假象
2.这种出超的情况也说明为什么汇率有利于英国
3.外汇行情不利和黄金流失不会造成甚至纯粹金属货币流通量的减少
4.当汇兑行市不利,造成贵金属外流的时候,这些储备由于提高贴现率而被吸引出来
5.现在充斥于所有欧洲市场的伦敦期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多得多,这就引起了外汇牌价的继续下跌
6.难道不利的外汇行情不是在鼓励取得国外期票吗,换句话说,不是鼓励出口吗
三 经济全球化
(一)世界市场及其体系
1.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闭关自守和自给自足状态已经消逝,现在代之而起的已经是各个民族各方面互相往来和各方面互相依赖了
2.在国外市场方面,资本通过国际竞争来强行传播自己的生产方式
3.资本主义生产越是发展,它就越是不得不采取与直接的需求无关而取决于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的那样一种规模
4.在现代产业的条件下,为了通过生产以引起对应的生产从而引起实际的需求,的确需要整个地球
5.资产阶级社会的真正任务是建立世界市场和确立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
6.整个世界都融化在其中的那个崇高的观念,就是一个市场的观念,世界市场的观念
7.这个世界市场最初是由一些以农业为主或纯粹从事农业的国家所组成的,这些国家都围绕着一个工业中心——英国
8.当时英国工厂主及其代言人即政治经济学家的下一个任务是,使所有其他国家都改奉自由贸易的教义,从而建立一个以英国为大工业中心的世界,所有其他国家都成为依附于它的农业区
9.自由贸易论是建立在英国应该成为农业世界的唯一大工业中心这样一个假设上的
10.一般说来,英国的现代工业有两个同样畸形的支柱
11.从这里看出,英国现在已经成为法国出口的主要市场,而法国却仍然是英国出口的一个很次要的市场
12.殖民地曾经抗议宗主国的“殖民制度”达一百五十年之久而未获结果
13.一味向某个国家倾销自己的工业品,而不让它也能够向你销售一些它的产品,那是不行的
14.彼此互为“市场”的各种生产部门,不是平衡发展,而是互相超越,因此较为发达的生产部门就寻求国外市场
15.世界终究会到我们这里来要这些东西
16.我们打算和资本主义国家交往
17.谁也不否认我国国民经济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依赖是存在的
18.资本的统治是国际性的
19.应该把一些国家对另一些国家的依赖性和这些国家的经济独立性区别开来
(二)帝国主义
1.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
2.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
3.殖民政策和帝国主义在资本主义最新阶段以前,甚至在资本主义以前就已经有了
4.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
5.帝国主义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
6.帝国主义的特点,恰好不是工业资本而是金融资本
7.帝国主义就是有产阶级各阶层屈服于金融资本
8.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9.殖民政策和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基础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10.哪一国的经济状况优于别的国家,哪一国就能得到超额利润
11.大部分利润都被那些干金融勾当的“天才”拿去了
12.帝国主义是衰朽的但还没有完全衰朽的资本主义
13.为数众多的普通中介人成为极少数垄断者的这种转变,是资本主义发展成为资本帝国主义的基本过程之一
14.金融资本对其他一切形式的资本的优势,意味着食利者和金融寡头占统治地位,意味着少数拥有金融“实力”的国家处于和其余一切国家不同的特殊地位
15.在金融资本时代,私人垄断组织和国家垄断组织是交织在一起的
16.帝国主义是作为一般资本主义基本特性的发展和直接继续而生长起来的
17.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就是垄断
18.垄断资本主义使资本主义的一切矛盾尖锐到什么程度,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19.丹麦帝国主义的特点是依靠在乳制品和肉制品市场上的有利垄断地位来获得超额利润
20.瑞士资产阶级早就通过千丝万缕的联系同帝国主义“休戚与共”
21.掠夺成性的美帝国主义表现极其粗野
22.国际上互相交织的资本正在做扩张军备和战争的大好生意
23.惯于吹嘘自己道德高尚的约翰牛,却宁愿隔一定的时候就用海盗式的借口向中国勒索军事赔款,来弥补自己的贸易逆差
24.天朝人将偿付1500万或2000万英镑的消息一传来,对于最清高的英国人的良心起了安定作用
25.目前整个国际形势的基础就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关系
(三)国家经济安全
1.贸易和掠夺一样,是以强权为基础的
2.金融资本和托拉斯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世界经济各个部分在发展速度上的差异
3.曼彻斯特学派是真正愿意和平的,因为这样才有可能在国内和国外进行工业战争
4.这些自由贸易使徒们的甜言蜜语依然是旷野里的呼叫
5.我认为,这种普遍倒退到保护关税的做法不是一种简单的偶然现象,而是对英国那种不能忍受的工业垄断的反应
6.爱尔兰人一旦获得独立,他们的处境就会迫使他们变成保护关税派,就像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所发生的情况一样
7.我们作为一个国家,不能把自己售卖给其他国家
8.这就是资产者所谓的他的民族性
9.我们自己只有在国内摆脱了工业的统治,才能在外部事务中摆脱英国的统治
10.我国的工业化不能只了解为发展任何一种工业
11.俄国人必须作出抉择,他们的家庭工业是由本国的大工业还是由英国商品的输入来消灭
12.在帝国主义时代,除了对外贸易垄断制以外,任何切实有效的关税政策都谈不上
尾论 经济制度的演变
一 经济制度一般原理
(一)经济制度概论
1.从直接生产者身上榨取无酬剩余劳动的独特经济形式,决定了统治和从属的关系
2.由于劳动被分割,人也被分割了
3.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
4.暴力可以改变产品的消费,但是不能改变生产方式本身
5.人们每次都不是在他们关于人的理想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取得自由的
6.劳动的人脱离劳动工具的现象一旦成为事实,就会继续保持下去,直到生产方式方面的一种新的、根本的革命把它消灭
7.一切文明民族都是从土地公有制开始的
8.在俄国公社面前,资本主义制度正经历着危机
9.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是在旧形式内对旧形式打开的第一个缺口
10.一个新的社会制度是可能实现的
11.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
12.只有当社会生活过程即物质生产过程的形态,作为自由联合的人的产物,处于人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之下的时候,它才会把自己的神秘的纱幕揭掉
13.工作日的缩短是根本条件
(二)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
1.世界各国所有人类社会数千年来的发展,都向我们表明了它如下的一般规律、常规和次序
2.古代土地公有制的残余,在过渡到独立的农民经济以后,还在例如波兰和罗马尼亚保留下来
3.一切以奴隶制为基础的生产和以这种生产为基础的公社,都是由于这种矛盾而毁灭的
4.不断扩张领土,不断扩展奴隶制度到旧有界限之外,是联邦各蓄奴州的生存规律
5.俄国的公社存在了几百年,在它内部从来没有出现过要把它自己发展成高级的公有制形式的促进因素
6.比较广大的地区联合为封建王国,无论对于土地贵族或城市说来,都是一种需要
7.中世纪社会:个体的小生产
8.起初是工业通过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实现的变革
9.一旦欧洲的雇佣劳动不仅不再是生产的必要形式,而甚至成为生产的障碍,那时它也将会被消灭
10.合作制度在单个的雇佣劳动奴隶靠个人的努力所能为它创造的狭小形式局限之下,决不能改造资本主义社会
11.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一经以生产资料和流通手段的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过程来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和全面发展,定将消灭社会的阶级划分,从而解放全体被压迫的人们
二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一)概况
1.资本主义生产的三个主要事实
2.资本现在已经不是剥削业主,而是剥削雇农和日工了
3.资本主义生产愈发展,它就愈不能采用作为它早期阶段的特征的那些琐细的哄骗和欺诈手段
4.现代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
5.一定有某种腐朽的东西
6.现代生意经世界的奴役,比封建时代的农奴制更不合乎人性
(二)历史进步性
1.资产阶级正如无产阶级本身一样,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必要的先决条件
2.这种伪善的隐蔽的奴隶制至少在口头上是承认自由权的
3.资本主义的进步的历史作用,可以用两个简短的论点来概括
4.资本主义把这些分散的小市场连成一个全国性的市场
5.资本的文明面之一
6.如果我能证明我们现代社会的生产足以使社会一切成员都吃得饱,并且证明现有的房屋足以暂时供给劳动群众以宽敞和合乎卫生的住所,那么我就已经很满意了
7.这些矛盾决不排除资本主义的可能性,也决不排除它与从前各种社会经济制度相比起来的进步性
(三)过渡性
1.资本主义生产向一切人表明了它的纯粹的暂时性
2.这是忠告资本退位并让位于更高级的社会生产状态的最令人信服的形式
3.资产阶级历史时期负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
4.当古典政治经济学把生产过程的过渡性的历史形式说成是永恒的自然形式时,它是在进行欺骗
5.利润率的下降会延缓新的独立资本的形成,从而表现为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发展的威胁
6.人的劳动生产力既然已发展到这样高的水平,统治阶级存在的任何借口便都被打破了
7.这种觉悟是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的产物,而且也正是为这种生产方式送葬的丧钟
8.他们的情况也和封建主一样
9.生存斗争的含义只能是,生产者阶级把生产和分配的领导权从迄今为止掌握这种领导权但现在已经无力领导的那个阶级手中夺过来,而这就是社会主义革命
10.生产形式同占有形式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三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一)设想及其实现
1.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先是国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
2.大工业以及大庄园式的大农业是可以很快地实现社会化的
3.消灭劳动工具的私有制
4.社会主义者并不想剥夺小农
5.到那时候,我们将有足够的手段,向小农许诺,他们将得到现在就必须让他们明了的好处
6.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
7.用大工业(“社会化”工业)的产品来交换农民的产品,这就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实质
8.在我国,商品生产没有象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那样漫无限制和包罗一切地扩展着
9.现今在我国,存在着社会主义生产的两种基本形式
10.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
11.在历史上必然会有一个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特殊时期
12.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还不能做到公平和平等
13.在目前只是采取最初步骤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候,我们决不能给自己提出立刻实现这种平等的任务
14.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前无论在地主社会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左右历史的成千上万上层分子的经验都是不够的
15.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科学区别
(二)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共存和竞争
1.在俄国至少有五种不同的体系、结构或经济制度
2.我们已经同一些最大的世界托拉斯开始谈判
3.处在资本主义环境里,我们应当算计怎样保证我们的生存,怎样才能从我们敌人那里获得利益
4.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
5.或者是立刻战胜整个资产阶级,或者是向他们交纳贡赋
6.它们并没有推翻革命所创立的新制度,但是它们也不让新制度能够立刻大步前进
7.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
8.在我们和资本主义的西方并存的条件下,没有其他道路可以过渡到共产主义
(三)不同的国家资本主义
1.我们现有的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是任何理论、任何著作都没有探讨过的
2.在政权属于资本的社会里的国家资本主义和无产阶级国家里的国家资本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3.我们在我国实行的国家资本主义,是一种特殊的国家资本主义
4.苏维埃政权怎样把资本主义的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苏维埃政权怎样“培植”国家资本主义,可以说明这一点的最简单的事例,就是租让
四 共产主义经济制度
(一)早期的实践
1.共产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运动
2.共产主义,即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和活动
3.所有共产主义移民区在最近十年到十五年内变得非常富裕
4.在这种情况下,这里还是实现了公有
5.财产公有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相反,所有这些实验都十分成功
6.这也就是共产主义的开始
(二)设想和原则
1.共产主义不是英国或任何其他国家的特殊状况造成的结果,而是从现代文明社会的一般实际情况所具有的前提中不可避免地得出的必然结论
2.让我们设想有一个自由人联合体
3.消灭阶级和建立不再有土地私有制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
4.并不是为了获得剩余劳动而缩减必要劳动时间,而是直接把社会必要劳动缩减到最低限度
5.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由时间
6.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约
7.只要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造成的障碍和破坏、产品和生产资料的浪费,就足以在普遍参加劳动的情况下使劳动时间减少到从现在的观念看来非常少的程度
8.货币资本所引起的交易上的伪装也会消失
9.如果说,在资本主义生产由联合体代替以后,产品的价值还依旧不变,却是错误的
10.那时候,大业主和小业主之间再不会为了钱而进行斗争
11.所谓共产主义,是指这样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人们习惯于履行社会义务而不需要特殊的强制机构
12.应该使所有的人都按照一个共同的计划和共同的规章,在公共的土地上和公共的工厂中工作
13.阶级差别和各种特权才会随着它们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一同消失
14.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和人的利益并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一致的,因而竞争就消失了
15.活动上,劳动上的差别不会引起在占有和消费方面的任何不平等,任何特权
16.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17.伟大的社会主义者在预见这个阶段将会到来时所设想的前提,既不是现在的劳动生产率,也不是现在的庸人
18.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19.人们可以非常简单地处理这一切,而不需要著名的“价值”插手其间
(三)重建个人所有制
1.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2.资本家对这种劳动的异己的所有制,只有通过他的所有制改造为非孤立的单个人的所有制,也就是改造为联合起来的、社会的个人的所有制,才可能被消灭
3.在无产阶级的占有制下,许多生产工具应当受每一个个人支配,而财产则受所有的个人支配
4.个别人占有生产条件不仅表现为不必要的事情,而且表现为和这种大规模生产不相容的事情
5.个体占有形式正在被经济的发展所排斥,而且将日益被排斥;所以,剩下的只是共同占有形式
6.不是每一单个工人成为这种“自己的十足的劳动所得”的所有者,而是纯粹由工人组成的整个社会成为他们劳动的总产品的所有者
7.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作为生活资料和享乐资料
8.消除这些前提的自发性,使它们受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支配
9.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没有单纯的画家,只有把绘画作为自己多种活动中的一项活动的人们
10.私有制也必须废除,而代之以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和按照共同的协议来分配全部产品,即所谓财产公有
11.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作为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存在着
12.旧的生产方式必须彻底变革,特别是旧的分工必须消灭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32912号-1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