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鸿爪:潘纪平自选集
纸书售价: ¥60.8 纸书定价:¥76.0 电子书售价: ¥30.4
-
作者: 潘纪平责任编辑: 刘志兵出版时间: 2015-12-01ISBN: 978-7-5161-7148-6字数: 358千字浏览人数: 145次所属丛书: 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库所属分类: 语言、文字 > 汉语 > 汉语教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第一编 语文教改研究
面向21世纪的语文素质教育
一
二
构建应用性与审美性并重的语文课程
一 语文课程的应用性
二 语文课程的审美性
三 应用性与审美性并重
语文课程实践性的多层面理解
一 对话与理解的实践
二 体验与感悟的实践
三 训练与养成的实践
课程改革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一 复苏发展阶段(1977—1987)
二 沉寂反思阶段(1988—1996)
三 探索创新阶段(1996—)
试论语文教学中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向
语文教学在前进
一 突出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二 提出了发展智力的要求
三 全面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
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语文思维论
一 思维的有关概念及特征
(一)思维的概念
(二)思维的特征
(三)思维主体和思维对象
(四)思维的类型
二 语文与思维的关系
(一)语言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思维的工具
(二)思维的发展决定语言的发展
(三)语言的发展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 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对策
(一)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二)语文科思维培育任务
四 教学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培育
(一)观察能力的培育
(二)阅读理解中的思维能力
(三)写作过程中的思维能力
五 发展思维能力的目标
(一)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二)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三)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四)培养思维的周密性
(五)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中学语文教材改革的思考
语文教学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阅读先结构与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理念与语文教学改革
一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弘扬民族文化,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三 突出言语主体的实践活动,强调学习过程的体验性
四 遵循母语教育的规律,注重汉语文的特点
五 加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研究性学习
六 树立开放性的教材观和课程资源观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
第二编 审美教育求索
语文审美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
二
三
语文审美教育原理略论
一 语感与美感相统一的原理
二 作品美与鉴赏美相互统一的原理
三 过程美与教育美相统一的原理
四 科学美与艺术美相统一的原理
中国传统美育思想述评
一 “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二 美善真相统一的审美陶冶
三 人格完善的审美精神
四 中和取值的审美规范
(一)原生独创
(二)有容乃大
(三)生生不息
(四)有机辩证
简论近现代美育思想的历史嬗变
文艺学与语文审美教育
一 文学观点的蜕变与更新
二 接受美学与文本分析
(一)接受美学的基本观点
(二)接受美学对阅读意义的探索
(三)接受美学与语文教育
三 文学作品的意蕴探寻
(一)主题是意蕴的核心
(二)作品意蕴的构成
(三)文学作品意蕴分析
四 文学作品的形式剖析
(一)文学作品的节奏形态
(二)叙事的角度与技巧
(三)现代作品结构分析
语言学与语文审美教育
一 现代语言学与语文审美教育
(一)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
(二)符号学与语文教育
(三)语用学与语文教育
二 语境的适应美
(一)语音与语境
(二)词汇与语境
(三)语义与语境
(四)语法与语境
三 修辞的运用美
(一)修辞活动与环境的协调美
(二)修辞教学与能力培养
文化学与语文审美教育
一 文化学与语文教育
(一)文化学的内涵及现代意义
(二)传统文化以及中国文化的特质
(三)文化学与语文审美教育
二 语文教材的文化内容
(一)伦理型文化层面
(二)应用型文化层面
(三)心理型文化
(四)艺术型文化层面
三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
(一)传统文化与优秀文化传统
(二)传统文化教育与语言学
(三)传统美德教育与语文教育
(四)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语文教育
语言幽默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第三编 语感教学探讨
试论语感的性质要素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一 语感的基本特征
二 语感能力和要素
三 语感能力形成的途径
语感教学的心理机制探讨
一 语感的心理过程
二 语感的心理结构及特征
三 遵循规律,培养能力
浅释“移觉”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实录及评点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为学》教学实录及评点
第四编 教学艺术纵横
教学风格本质探微
一 个性化是教学风格的本质
二 创造性是教学风格的精髓
三 稳定性是教学风格的前提
谈语文教学风格类型的把握
一 教学主体的语文教育观是教学风格形成的基础
二 教学语言是语文教学风格的重要因素
三 语文教学风格的本质是个性化
论语文教学风格的辩证法则
一 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法则
二 情感与理智统一的法则
三 和谐与奇异统一的法则
四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法则
五 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法则
六 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法则
孔子与苏格拉底谈话式教学同异
试论语文教学方法的整体性
语文教学方法的组合运用
速读法训练举隅
听知能力说略
一 听知注意力
二 听音辨调的能力
三 理解语意的能力
四 听知组合力
五 听知品评的能力
六 听知想象力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
第五编 语文名师评介
语文学科教学论建设的开拓者与实践者——缅怀罗大同先生
老而弥坚 风范长存——深切缅怀朱绍禹先生
继承创新 与时俱进——顾黄初语文与生活观评析
一
二
(一)本体切入——立论的突破
(二)层面拓展——内容的突破
(三)与时俱进——视点的突破
爬梳剔抉 探微求新——王松泉语文教育观试析
一 辩证深刻的性质观
二 求真务实的内容观
三 全面系统的实践观
四 教学相融的方法观
思维敏锐 高瞻远瞩——记邹贤敏先生与《中学语文》
在整合优化中突出重围
刘永康《简笔与繁笔》课例评介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32912号-1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