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idu
map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普遍整合的福利体系

纸书售价: 86.4 纸书定价:¥108.0 电子书售价: 43.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前言
上篇 模式建构
第一章 社会福利发展路径
第一节 制度覆盖:既是丰碑又是起点
一 扭转局面的标志性事件
二 扩展局面的创新举措
三 改善局面的新起点
第二节 制度整合:既是重点又是关键
一 制度碎片化——一个合理过程的不尽合理的结果
二 制度整合——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的关键
三 制度整合——既要具备条件又要积极作为
四 制度整合的可行方案——底线公平方案
第三节 体系整合:既是理念又是政策
一 资金保障与服务保障的整合
二 劳动就业与福利制度的整合
三 教育发展与福利制度的整合
四 政府转型与福利建设的整合
五 社区建设与福利建设的整合
第四节 结语:福利体系整合是现代国家体制整合的基础
第二章 西方社会福利模式评析
第一节 西方普遍主义的福利思想
一 普遍主义福利思想的经典阐释
二 普遍主义福利思想的理念基础
第二节 西方普遍主义的福利实践
一 社会福利服务的普遍提供
二 社会福利支出的增长
三 公民基本需要的满足
四 普遍主义福利的典范
五 普遍主义福利的排外性
第三节 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改革
一 发达国家福利改革的背景
二 发达国家福利改革的新思维
三 发达国家福利改革的评析
四 西方普遍主义福利模式的启示
第三章 东亚社会福利的模式探讨
第一节 东亚福利制度的背景与基础
一 东亚福利制度的文化背景
二 东亚福利制度的政治背景
三 东亚福利制度的经济基础
第二节 东亚社会福利普遍整合的实践
一 日本福利制度普遍整合的实践
二 韩国福利制度普遍整合的实践
三 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
第三节 东亚福利制度的类型分析
一 东亚福利制度的类型争论
二 东亚福利制度的相似特征
三 东亚福利制度的经验借鉴
第四章 当代中国社会福利的模式分析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福利制度变迁
一 计划体制时期的社会福利
二 市场体制时期的社会福利
三 社会建设时期的社会福利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福利的特征
一 执政理念影响社会福利发展
二 面临的社会问题极为复杂
三 奉行特殊福利观念
四 政府的职能定位摇摆不定
五 家庭的作用突出,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作用有限
第三节 中国社会福利发展的任务
一 继续扩大社会福利的普遍性
二 尽快提高社会福利的整合性
三 彻底消除社会福利的特权化
第五章 普遍整合福利模式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普遍福利理论
一 普遍福利理论的提出
二 普遍福利理论的内容
三 普遍福利理论的意义
第二节 基础整合理论
一 基础整合理论的提出
二 基础整合理论的内容
三 基础整合理论的意义
第三节 底线公平理论
一 底线公平理论的提出
二 底线公平理论的内容
三 底线公平理论的意义
第四节 适度普惠与全民共享思想
一 适度普惠思想
二 全民共享思想
第六章 普遍整合福利模式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社会福利体系的普遍性
一 社会福利对象的全民性
二 社会福利内容的全面性
三 社会福利形式的综合性
四 福利提供主体的多元性
五 福利供给方式的多样性
第二节 社会福利体系的整合性
一 社会福利管理机构的整合
二 社会福利制度体系的整合
三 社会福利政策体系的整合
四 社会福利信息系统的整合
五 社会福利监控体系的整合
第七章 普遍整合的社会福利制度
第一节 底线福利制度
一 底线福利制度的特征
二 底线福利制度的项目
第二节 非底线福利制度
一 非底线福利制度的特征
二 非底线福利制度的形式
第三节 跨底线福利制度
一 跨底线福利制度的特征
二 跨底线福利制度的形式
第八章 普遍整合的社会福利机制
第一节 普遍整合的社会福利责任机制
一 社会福利体系责任机制概述
二 普遍整合的责任分担机制
三 普遍整合的责任共担机制
第二节 普遍整合的社会福利调节机制
一 调节机制概述
二 社会福利体系调节机制情况
三 社会福利体系调节机制的设计
第三节 普遍整合的社会福利供求机制
一 社会福利体系供给主导机制
二 社会福利体系需求主导机制
三 普遍整合社会福利体系的供需平衡机制
中篇 制度建设
第一章 福利实现过程的科学基础
第一节 社会福利实现过程科学基础的含义
第二节 构成社会福利实现过程科学基础的基本比例关系
一 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
二 福利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三 社会福利责任关系
第三节 构成社会福利实现过程科学基础的均衡结构
一 社会福利需求和供给的均衡
二 社会福利分配原则和方式
三 社会福利调节机制和效益评估
第四节 以科学态度对待社会福利实现过程
一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不能政治化
二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建设不能“经验化”
三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不能“应急化”
第二章 普遍整合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设目标
第一节 社会福利体系普遍整合的要求
一 扩大社会福利体系的普遍性
二 增强社会福利体系的整合性
第二节 社会福利体系普遍整合的指标
一 社会福利体系普遍整合的指标建设
二 普遍整合的社会福利体系指标构成
第三节 社会福利体系普遍整合的实现
一 社会福利体系普遍整合的建设目标
二 普遍整合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条件
三 普遍整合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途径
第三章 养老保障制度的普遍整合
第一节 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 养老保障制度普遍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 养老保障制度整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 养老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必要性
第二节 养老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原则与目标
一 养老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原则
二 养老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目标
第三节 养老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途径
一 推进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制度改革
二 深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三 加快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普遍整合
四 养老服务体系普遍整合的途径
五 养老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保证
第四章 医疗保障制度的普遍整合
第一节 医疗保障制度的运行及存在问题
一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运行情况
二 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医疗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迫切性
第二节 医疗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设计与验证
一 医疗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安排
二 医疗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验证
三 医疗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民意支撑
第三节 医疗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实践探索
一 医疗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杭州实践
二 医疗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苏州经验
三 医疗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厦门探索
第五章 就业保障制度的普遍整合
第一节 就业保障制度的运行及存在问题
一 就业保障制度的运行
二 就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三 就业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必要性
第二节 就业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流程与设计
一 就业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目标
二 就业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流程设计
三 就业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制度设计
第三节 就业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实现条件
一 就业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财政支持
二 就业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立法支持
三 就业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技术支持
四 就业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社会支持
第六章 收入保障制度的普遍整合
第一节 收入保障制度的运行情况
一 完善收入分配政策,遏制收入差距扩大
二 实行最低工资制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三 实施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四 为劳动者的收入分配提供法律保障
第二节 收入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二 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不够
三 收入保障制度不合理
第三节 收入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设计
一 收入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必要性
二 收入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目标
三 收入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建议
第七章 教育保障制度的普遍整合
第一节 教育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研究
一 教育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国外研究
二 教育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国内探索
三 国内外教育均等化研究的借鉴
第二节 教育保障制度的运行
一 教育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
二 教育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三 教育保障制度整合的必要性
第三节 教育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实现
一 教育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设计
二 教育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指标体系
三 教育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支持
第八章 住房保障制度的普遍整合
第一节 住房保障制度的运行
一 保障性租赁房制度的形成
二 保障性商品房制度的运行
三 城市居民住房的其他福利
四 农村住房保障制度运行情况
第二节 住房保障制度的实践分析
一 厦门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实践
二 重庆市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
三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不足
第三节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普遍整合
一 住房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必要性
二 住房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目标
三 住房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制度设计
第九章 社会救助制度的普遍整合
第一节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概述
一 社会救助概念的界定
二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现状
三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社会救助制度普遍整合的思路与途径
一 社会救助制度普遍整合的思路
二 社会救助制度普遍整合的途径
第三节 社会救助制度普遍整合的步骤与对策
一 社会救助制度普遍整合的实施步骤
二 社会救助制度普遍整合的具体对策
第十章 社会服务体系的普遍整合
第一节 社会服务体系概念及现状
一 社会服务体系概念
二 社会服务体系的现状
三 社会服务内容与方式
第二节 社会服务体系的问题
一 社会服务普遍性不够
二 社会服务碎片化明显
三 社会服务产业发展较为缓慢
四 社会服务组织的支持不足
第三节 社会服务体系普遍整合的实现
一 社会服务体系普遍整合建设
二 社会服务体系的普遍整合目标
三 社会服务体系普遍整合的实现途径
下篇 民意基础
第一章 民意视角的社会福利研究
第一节 社会福利政策视角:政府、专家与公众
第二节 社会福利政策中公众角色及民意的双重性
第三节 审慎思辨:从个人意见走向公众意见
第二章 养老保障制度的整合意愿
第一节 城居保与新农保制度的整合意愿
第二节 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养老保障制度的整合意愿
第三节 农民工、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的制度整合意愿
第四节 基础养老金的统筹意愿
第五节 基础养老金的统筹层次
第六节 基础养老金的财政分担
第三章 医疗保障制度的整合意愿
第一节 对于新农合制度整合的意愿
一 新农合的统筹层次
二 新农合的个人缴费比例
三 对于取消新农合个人账户的态度
四 对于新农合主管部门的倾向
第二节 城镇居民医保制度整合意愿
一 城镇居民医保的统筹层次
二 城镇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比例
第三节 城镇职工医保制度的整合意愿
一 城镇职工医保制度整合的人群
二 城镇职工医保制度统筹的层次
三 对取消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态度
四 农民工适合的医保制度
第四节 失地农民适合的医保制度
第五节 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的整合意愿
第六节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的关系
第七节 小结: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
第四章 就业保障制度的整合意愿
第一节 对破除就业歧视的态度
第二节 政府提供就业服务的期望
一 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援助
二 对农民工的就业援助
三 对失业的城镇职工的就业援助
四 对无业的城镇居民的就业援助
第三节 对公务员缴纳失业保险金的意见
第四节 对就业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建设的意见
第五节 最低工资标准统筹的层次
第六节 小结
第五章 教育保障制度的整合意愿
第一节 拓展义务教育范围的意愿
第二节 教育资源均等化的意愿
一 义务教育生均经费的城乡标准
二 促进城乡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
三 缩小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差距的举措
第三节 教育经费统筹的层次
第四节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的接纳
一 对于外来务工者子女在流入地入学的态度
二 对于外来务工者子女在流入地公立学校编班的态度
三 对于外来务工者子女在流入地公立学校入学的条件的看法
第五节 结论
第六章 社会救助的福利意愿
第一节 对农村五保的统筹意愿
第二节 对城乡低保的统筹意愿
一 对农村低保标准统筹层次的意愿
二 对城市低保标准统筹层次的意愿
三 对城乡低保标准统筹层次的意愿
第三节 对城乡医疗救助的统筹意愿
一 对于农村医疗救助标准统一层次的意见
二 对于城市医疗救助标准统一层次的意见
三 对于统一城乡医疗救助标准统筹层次的意见
第四节 结论
第七章 住房保障制度的整合意愿
第八章 社会服务体系的整合意愿
第一节 养老社会服务整合的意愿
第二节 儿童社会服务整合的意愿
第三节 妇女社会服务整合的意愿
第四节 残疾人社会服务整合的意愿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