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idu
map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侦审关系研究

纸书售价: 38.0 纸书定价:¥38.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导论
一 命题诠释
二 研究范围的界定
三 选题意义
四 研究现状综述
五 研究方法
六 本书的创新之处、理论框架及主要思想
七 本书的逻辑结构和各章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侦审关系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侦查权力结构分析
一 基本概念的界分
二 侦查权的扩张本性
三 侦查权的结构层次特性
四 公诉权表达侦查权的难题
五 刑事诉讼三方四极构造——侦审关系的立体维度
第二节 司法权力结构分析
一 基本概念的使用说明
二 司法权之核心属性
三 司法权概念的嬗变
四 关于谁来监督司法权
第三节 司法权制约侦查权的必然性分析
一 检察权制约侦查权的局限性
二 行政控制的有限性和法律实体处罚的滞后性
三 司法权制约侦查权的法理依据
四 司法权制约侦查权的基础
第四节 侦审关系运行之应然样态
一 侦审关系的三个应然样态
二 侦审关系的两个基本内容
三 侦审关系运行的制度逻辑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侦审关系的西方模式
第一节 强制性侦查行为的司法授权
一 英美法系的令状制度与宪法保障
二 大陆法系的侦查行为法定化加令状主义
三 日本和意大利的改革
第二节 侦查过程的司法规制
一 迥异的启动形式与相同的审查理念
二 对逮捕行为合法性审查——毫不迟延地向法官解交
三 对羁押行为合法性审查——司法官负责定期复查
四 对其他侦查行为合法性的审查
第三节 主审法官案卷接触限制
一 英美法系之起诉书一本主义——侦审阻断
二 大陆法系之卷宗移送制度——侦审连锁
三 日本之起诉制度改革——侦审连锁抑或阻断
第四节 侦查笔录之证据能力裁判
一 法律文本的考察
二 程序性裁判机制的确立
三 实践效果的考量
第五节 侦查证据之证明力裁判
一 法庭审判规则
二 裁判机制
第六节 西方模式形成的基础
一 分权制衡——司法权制约侦查权的理论依据
二 人权保障——司法权制约侦查权的归宿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侦审关系的中国模式
第一节 来自现象层面的观察
一 中国问题之发现——从卷宗笔录到裁判结论
二 无罪判决率畸低
三 刑讯逼供裁而不决
四 证据不足,疑罪从轻
第二节 来自制度层面的审视
一 实践中制度逻辑的极化现象
二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虚置
三 关键性制度之阙如
第三节 侦查中心主义及其改造
一 侦查中心主义模式的特征
二 侦查中心主义的危害
三 三项制度的改革试验及效果预期
第四节 中国模式形成的必然性
一 国家主义司法观的理念
二 公、检、法三机关的宪法定位
三 基于任务需要的职能划分
四 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五 中国警察权扩张的必然性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独立而不失控
第一节 令状制度的起源与现代法治理念
一 法律至上与正当程序原则
二 司法独立与司法控权
第二节 两大法系令状制度的比较考察
一 制度规定
二 控权机理
第三节 中国问题之现状、困境与改革
一 我国令状制度之阙如
二 改革中国问题的障碍
三 改革及其必要性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阻隔而不阻断
第一节 法官预断排除机制的基础
一 心理学基础
二 审判中心主义
三 程序正义理论
第二节 法官预断排除机制的制度模式
一 起诉书一本主义
二 卷宗并送制度
三 预断排除机制的制度逻辑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受制而不依附
第一节 侦审关系视野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一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基本构架
二 《规定》之结构性缺陷及其践行难题
三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现行侦、审构造的解构
第二节 警察出庭作证制度
一 中国目前的改革和研究概况
二 比较考察
三 警察出庭与侦查阶段的第三方介入
四 中国的出路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侦审关系之隐形纽带
第一节 卷宗笔录之证据属性审视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卷宗笔录之传闻证据(hearsay)属性分析
三 传闻证据为什么要排除
四 卷宗笔录不具证据能力的当然推定
第二节 卷宗笔录之于刑事诉讼
一 卷宗笔录与法庭审判原则之博弈
二 卷宗笔录的正读
三 卷宗笔录负面效应之有限消解
第三节 中国的出路
一 此卷宗非彼卷宗
二 改革成效评析与起诉书一本主义的迷思
三 我国卷宗笔录正当化之路径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