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奴隶制社会形态
SLAVERY SOCIAL FORMATION OIF THE YI NATIONALITY IN LIANGSHAN MOUNTAIN
纸书售价: ¥48.0 纸书定价:¥48.0
-
作者: 胡庆钧责任编辑: 周用宜出版时间: 2007-03-01ISBN: 978-7-5004-6043-5字数: 450千字浏览人数: 516次所属丛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历史考古研究系列所属分类: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民族史志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地理条件与人口发展情况
第一节 彝区地理景观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第三节 人口发展情况
第二章 彝族奴隶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
第一节 唐以前的彝族先民部落
第二节 唐代南诏奴隶制政权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宋代彝族先民地区奴隶制经济的相对繁荣
第四节 元代彝族奴隶制的发展变化
第五节 明代水西、建昌(凉山)彝族的奴隶制度
第六节 清代云南、贵州彝区的发展变化与凉山彝族奴隶制的继续
第三章 解放前凉山地区的社会生产力
第一节 犁耕农业——主要生产部门
第二节 畜牧——主要副业
第三节 捕鱼
第四节 狩猎及其他
第五节 手工业
第六节 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第七节 商品交换
第八节 鸦片的种植与外销
第四章 生产者奴隶主所有制下的等级和等级关系
第一节 等级和阶级
一 五个等级或等第
二 等级关系
三 民主改革中的阶级划分
四 等级内部的等第分化
五 等级成员间的重叠占有
第二节 土司、土目与黑彝
一 土司与土目
二 黑彝
第三节 呷西
一 来源
二 买卖
三 屠杀
四 劳动与监督
五 积私房与配婚
第四节 安家
一 买卖与屠杀
二 相对独立的经济
三 劳役与隶属性负担
四 亲权和婚权
五 赎身上升
第五节 曲诺
一 转让、买卖、打骂和屠杀
二 隶属性负担
三 财产所有权问题
四 对子女的亲权与婚权
五 上下浮沉与投保制
六 生产与生活
七 关于曲诺的来源问题
第六节 阶级斗争
一 分散的斗争
二 有组织的斗争
三 激烈开展的斗争
第五章 生产资料奴隶主所有制下的土地关系
第一节 土地占有的一般情况
第二节 土地所有权及其演变
第三节 各等级对土地的支配权利
第四节 土地的买卖和典当
第五节 娃子耕作地
第六节 耕食地
第七节 雇工剥削
第八节 租佃关系
第六章 作为政权机构的氏族机关
第一节 氏族及其以下的内部结构
一 黑彝氏族与家族
二 曲伙(白彝)氏族与家族
第二节 家支的共同特点
一 称号
二 父子连名谱系
三 分布地区
四 家族公有地残余与火葬场
五 氏族外婚
六 绝业继承
七 氏族内部的相互援助与保护
八 收容外人入族
九 不同等级之间的亲属称谓
十 氏族内部对违反习惯法的制裁
第三节 头人及其公务活动
一 黑彝苏易与德古
二 头人的产生
三 公务活动
四 节莫克
五 节莫克苏易
六 曲伙德古苏易
七 有关调解费的分配
八 勇敢者——杂夸
第四节 集会制度
一 三种不同方式的集会
二 五种不同的专业性蒙格
三 两种集体性的赌咒活动
四 乌尼蒙格
第五节 土司制度的发展变化
第六节 氏族机关的实质
一 习惯法
二 残酷刑罚
三 案件的审理
四 家支武装与私人武装
第七节 氏族机关的对内职能
一 维护贵族奴隶主阶级的特权
二 保护贵族奴隶主阶级的财产
三 把统治者贵族打扮成全体人员的代表
四 利用神判以帮助统治力量的不足
五 进行经济消耗比赛以定输赢
第八节 氏族机关的对外职能
一 武器
二 械斗的起因
三 组织与动员
四 调解与赔命价
五 后果
第七章 婚姻与家庭
第一节 母系制与群婚残余
第二节 等级内婚制
第三节 父权制度
第四节 一夫一妻制
第五节 一夫多妻制和转房
第六节 子女的生育和教养
第七节 血统因素的支配作用
第八章 政法思想、道德和哲学
第一节 政法思想
一 基本方面
二 核心
三 平均主义与民主主义的思想残余及其他
第二节 道德规范
第三节 哲学
一 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
二 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与辩证法因素
第九章 艺术
第一节 文学
一 神话和史诗
二 童话
三 民歌
第二节 音乐、舞蹈
一 音乐
二 乐器
三 舞蹈
第三节 美术
一 彩绘(漆绘)
二 刺绣与贴花
三 铸造
四 绘画与雕刻
第十章 宗教信仰
第一节 自然崇拜
第二节 灵物崇拜
第三节 鬼魂崇拜
第四节 祖先崇拜
第五节 毕摩与苏业
第十一章 凉山彝族社会性质讨论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第一节 关于凉山彝族奴隶制度的主要特征问题
第二节 关于凉山彝族奴隶制度的发展阶段问题
第三节 关于安家与曲诺的阶级属性问题
第四节 关于解放前凉山彝族奴隶制度的等级结构问题
第五节 关于历史上凉山彝族奴隶制等级关系的产生与形成问题
第六节 汉族地主封建制度对彝族社会的影响作用问题
第七节 凉山彝族奴隶制度范围的大小问题
附录一 凉山彝族社会习惯法
附录二 从我国民族学资料看父权奴隶制到奴隶占有制的演变
后记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32912号-1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