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鲁迅
纸书售价: ¥44.0 纸书定价:¥55.0 电子书售价: ¥22.0
-
作者: 朱崇科出版时间: 2014-08-01ISBN: 978-7-5161-4351-3字数: 312千字浏览人数: 194次所属丛书: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绪论 在“太苦的1927”转型
一 提出问题与文献综述
(一)提出问题
(二)文献综述
二 问题意识与创新性
(一)名词界定
(二)问题意识
三 1927年的广州及中山大学
(一)波诡云谲:1927年的广州
(二)风云一瞥:1927年的中山大学
第一章 在广州写作
第一节 广州鲁迅的文体转换
一 纯文学的离散
(一)《眉间尺》:庄严与狂欢
(二)《野草·题辞》:血写的纠结
二 “杂性”凸显:以《而已集》为中心
(一)主题芜杂
(二)杂交的方式:文体的实验性
第二节 论广州鲁迅的文学风格转换
一 小说鲁迅:从《彷徨》到《故事新编》
(一)基本基调:从沉郁到虚浮
(二)英雄情结的建构与溢出:《铸剑》的中间性
二 如何杂感:在《华盖集续编》与《三闲集》之间
(一)《华盖集续编》:悲愤与庄严
(二)亦庄亦谐:《而已集》的过渡性
(三)《三闲集》:反讽与潇洒
第三节 关键词举隅:鲁迅广州文学作品新论
一 新的文学生长点:革命·文学·杂感
(一)理论:革命文学与文学革命
(二)实践:走向杂感
二 文化政治缩略:广州·香港·中国
(一)情系广州
(二)文化政治:由香港到中国
三 名人效应的张力:通信·演讲·题辞
(一)情绪释放:重读通信
(二)文化输出: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鲁迅
第二章 如何“革命”?
第一节 爱或革命的偏至——鲁迅1927来穗动因考
一 许广平:爱与革命的张力
(一)爱亦革命:涵容的悖论
(二)就事论事:牵引或担忧
(三)内外夹攻:威胁与促发
二 革命:朴素与张扬的纠缠
(一)联合与打击:革命战线的构想
(二)被挟裹的革命性:赴穗中的共产因素
(三)关心北伐:公私混杂
三 经济理由:淡化与发展
(一)厦大之殇与鲁迅反抗经济异化
(二)中大高薪:挽留与压制
第二节 直面革命:在思想与行动之间的广州鲁迅
一 他人呼唤与鲁迅回应
(一)八方呼唤:革命的鲁迅
(二)被动回应:鲁迅的清醒
二 文学的用途及辩证
(一)文学作为革命的悖谬
(二)当文学遭遇革命:各有千秋
三 积极介入与不遇
(一)积极介入:从吸纳学习到大力支持
(二)同创一条战线的不遇
第三节 飞跃或沉潜:论广州场域中的革命鲁迅转换
一 遭遇广州:从印象到沉思
(一)蛮南广州:如何文化?
(二)正反同体:如何革命?
二 自省与转型:进化论的瓦解及其他
(一)演讲:在破旧与沉潜之间
(二)自省:进化论的轰毁及其他
第三章 教学/教务的纠葛
第一节 林文庆与鲁迅的多重纠葛及原因
一 如何现代:林鲁文化差异
二 瑜亮相争:学术人事纠葛
三 义利之辩:经济(人格)冲突
第二节 时为中山大学教务主任的鲁迅
一 概述: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之间的徘徊
(一)经济资本:在理论与现实之间
(二)矛盾的鲁迅:做事业与恶当官
二 如何执掌:务实的教务
(一)巨细无遗与规章创制
(二)躬行教务
三 怎样提升:务虚的思想
(一)学生至上
(二)读书与革命
(三)博雅与专攻
第三节 周树人教授,还是鲁迅先生?——论鲁迅对学院教授的弃绝
一 北京:责任与创伤
(一)责任:从踌躇到介入
(二)创伤:双重打击
二 厦门:逃离与再逃
(一)文化创造内驱力的匮乏
(二)技术压抑与人际迷乱
三 广州:始乱与终弃
(一)内心的冲突:拒绝的惯性
(二)外在的伤害:逆推的累积
第四章 中年男人鲁迅
第一节 爱在广州:论鲁迅生理的焦灼与愉悦
一 广州向心力:精神恋爱的愉悦及焦灼
(一)中年男人的焦虑叙述
(二)《两地书》中的情爱纠葛
二 身陷广州:饮食、男女与本土缠绕
(一)老夫聊发少年狂:活在广州
(二)在场的缺席:暧昧的性
第二节 论广州鲁迅的精神焦虑:压力及后果
一 外在压力:事业、革命和创作的逼迫
(一)事业:以教务为中心
(二)革命:期待或利用
(三)创作:夹缝中突破/逼迫
二 内在反应:挺进与规避
(一)迂回与进入:慢半拍的先锋
(二)百转千回、回归创作
(三)逃离广州
第三节 照相及1927广州鲁迅的定格
一 现代性、日常与补偿性写作
(一)理论照相:以本雅明和布迪厄为中心
(二)鲁迅个案:如何看待照相
二 广州照相实践:点评与分析
(一)1927年日记/书信中的相片交换
(二)照片分析:下层、同乡、青年
第四节 廖立峨:作为广东符号的“这一个”
一 廖鲁交往史:日记与回忆的双重叠合
(一)1927年鲁迅日记:一个“粉丝”的悲剧
(二)回忆拼贴:廖鲁交往概略
二 作为广东符号的廖立峨
(一)鲁迅的进化观:去芜存菁
(二)广州情结:投射与“蛮气”的重叠
三 鲁迅的迁就立场内因
(一)鲁迅的宽容心态
(二)廖立峨的弱点:可悲的“义子”心态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32912号-1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