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idu
map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民国时期的医师群体研究(1912—1937):以上海为讨论中心

纸书售价: 44.8 纸书定价:¥56.0 电子书售价: 22.4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绪论
一 本书旨趣与意义
二 学术史的回顾与分析
(一)医生的身份和地位
(二)医病之间的关系
(三)中西医的关系
(四)医师与政府的关系
(五)名人的医学思想或医疗态度
三 相关理论与概念
(一)理论视角
(二)相关概念解释
1.专业、专业化
2.医生、医师、中医、西医及其他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民国时期医师群体概况
第一节 民国时期医师群体的发展
一 医师群体的发展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医学背景
二 中医的渊源和传承
(一)渊源
(二)构成
三 西医的产生和发展
(一)来源
(二)特点
第二节 医师的职业生活
一 医师的执业方式
(一)医院
(二)诊所
二 医师的收入及生活
(一)职业收入
(二)社交活动
(三)职业流动
第二章 自律与他律:医师专业化之路
第一节 专业团体的兴起与发展
一 职业观念的萌发
二 从学会到公会
三 医师团体的联合与分化
(一)中西分野愈加明显,中西医团日趋对峙
(二)组织重叠但派别分化严重
(三)学术团体与职业团体逐渐分立但关系密切
第二节 医师的登记与注册
一 医师管理之渊源
二 中央政府与医师团体围绕登记之纷争
三 上海地方登记之具体实施
第三节 专业医团的自治追求
一 组织形式与治理机制
(一)制度建构
(二)组织结构
1.会员
2.会员大会
3.执委会和监委会
4.专门委员会
5.各地分会
(三)治理结构的运作机制
1.经费来源
2.议事与选举
3.奖惩与监察
二 权益维护
三 市场规范
第三章 冲突与融合:民国时期中西医关系
第一节 似敌似友的同行
一 学术分歧
(一)中西医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理论基础
(二)在对人体的认识上,中西医学存在着解剖学上的差异
(三)在致病因素方面,中西医存在认识上的差异
二 职业竞争
三 身份定位
第二节 冲突中的发展
一 中西医之争
二 西医的本土化
三 中医的“科学化”
(一)中医学术的改良
(二)中医形态的变革
第四章 责任与信仰:民国时期的医病关系
第一节 现代医病关系的构建
一 医病关系的近代转变
(一)医师的社会地位日渐提升
(二)医疗空间逐渐由病人家庭转移到医院或诊所
(三)医疗模式发生显著变化,直接影响到医病关系
二 建设现代医德
(一)兼顾医学的慈善性与职业性
(二)坚持权利与义务的对等
(三)强调医师团体在规范职业道德上的作用
(四)强调对社会的责任
三 培养“现代”病人
第二节 欲理还乱的医病纠纷
一 医病纠纷的历史渊源
二 民国时期的医病纠纷
三 医讼之解决途径
第五章 强种与救国:医师与民国社会
第一节 医学救国的理想与实践
一 构建医疗卫生体系
二 传播医疗卫生知识
三 塑造“健康国民”
(一)扑灭花柳病与禁娼
(二)防痨事业
(三)扑灭烟毒和禁烟
第二节 医师的政治责任与社会参与
一 社会事务的参与
二 民主政治的追求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