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天行与人性人情:先秦儒家“性与天道”论考原
纸书售价: ¥72.0 纸书定价:¥90.0 电子书售价: ¥36.0
-
作者: 林桂榛责任编辑: 凌金良出版时间: 2015-12-01ISBN: 978-7-5161-5247-8字数: 442千字浏览人数: 256次所属丛书: 江苏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库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在创新语境中努力引领先锋学术(总序)
推陈出新 饶有别致(序一)
学究天人际 自成一家言(序二)
创新要点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黑格尔对孔子的哲学批评
二 怎样的哲学、孔子及儒学
第一章 孔子天文学天道论
第一节 道与天道
一 “道”字初义及哲思泛化
二 两种天道观、天道理论
(一)本体论哲学的天道
(二)天文学的阴阳天道(孔子及易传语录五种之解)
第二节 天道与阴阳
一 易、阴、阳的字义
二 阴阳易道哲学的要义
第三节 四时与五行
一 “时”与“四时”
二 “行”与“五行”
第四节 孔子论性与血气
一 “性”、“习”之对说
二 “性谓人受血气以生”
三 血气之性与阴阳天道
第二章 孟子天论、性论辨
第一节 思孟“五行”考原
一 “五行”概念、观念源流考辨
(一)五行本为历数概念非材质概念
(二)水、火、木、金、土五材附会历数五行
(三)《尚书·洪范》“五行”概念问题
二 荀子的思孟“五行”批判问题
(一)思孟“五行”多解
(二)思孟“五行”正解
(三)“五行”说的几种形态
第二节 沟通天人的性道论
一 独以仁义礼知圣为“性”
二 由“性—德”到“天道”
(一)“德,天道也”
(二)“形色,天性也”
(三)“不安不乐,不乐无德”
(四)“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
(五)配天道五行以立德性之五行说
三 “聖(圣)”与“聪”、“闻”
四 段玉裁勘“圣人之于天道也”
五 “聖(圣)”:《尚书》与殷商传统
第三节 孟子“性善”论的勉强
一 绝对的性善论
二 摇摆的性善论
(一)孟子的四个辩论点
(二)“恻隐之心”从何而来?(同情心:怵惕→恻隐)
三 “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辨正
(一)《孟子》说“性”的最后疑难点
(二)“故”字的“古”义与“攵”义
(三)作本初、原本义的故、本故、性故
(四)性、故、则、利、凿、致及其章义
第四节 北宋江望的孟子批判
一 北宋道学的孟子改造
二 北宋江望的孟子批判
(附)宋本江望《性说》原文
第三章 荀子天论、性论考
第一节 子弓易学与弓荀学派
一 子弓非仲弓(冉雍)
二 子弓为楚人□臂子厷
三 弓荀学派的天文学天道论
第二节 《荀子》“性恶”之校正
一 传世《荀子》人性论的矛盾
(一)荀子严申“性—伪”之分
(二)荀子严申“善—恶”之别
(三)荀子严申“合—验”之则
(四)荀子严申“可—必”之异
二 “性恶”乃“性不善”之讹
(一)“性善”相反命题是“性不善”
(二)非证“性恶”,乃证“性不善”
(三)荀子驳性善、谈朴伪、论化治
(四)本当作“性不善”的其他证据
三 “性恶”可能始讹于西汉末年
第三节 性朴论的结构与源流
一 “性恶”的怀疑与辩护
二 “性朴”论的理论结构
(一)性、材、伪、积范畴及其关系
(二)循人性人情而教化与管制并行
三 “性朴”论的理论源流
(一)荀子“性朴”论的源
(二)荀子“性朴”论的流
(三)荀子走出玄学性道论
(附)宋本《荀子·性恶》校勘清样
第四节 由人性论到人情论
一 “天功”与“天情”
二 “因人情”而治天下
三 “法出于礼”的礼法论
结语 孟荀天人论的差异
附录
《無求備齋荀子集成》49册總目録
荀卿贊十二章——兼和楊海文教授
孟子得运二千年、荀子失运二千年(一)——关于孟荀思想路向及学说命运
孟子得运二千年、荀子失运二千年(二)——再述孟荀的思想路向及学说命运
各时期谁真正坚持了孔子的路线(道)?
《易经》的术数体系与思想体系——孔子易道思想考原[论纲]
正统儒家本无什么本体论及形而上学
挽武漢大學中國哲學三賢(三章)
致思尚经史,为学避玄谈——林桂榛三十五学术自述
主要参考书目
跋语
审查报告五则
后记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32912号-1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