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idu
map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毛南山乡文艺生态审美

The Eco-aestetic of Maonan Literature and Art in Mountainous Villages

纸书售价: 48.0 纸书定价:¥60.0 电子书售价: 24.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毛南山乡文艺及主要概念界定
一 毛南族及其文学艺术
二 毛南族经典文学艺术的特征
三 文艺生态主要元素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毛南山乡的自然生态
一 下南地区
二 中南地区
三 上南地区
第三节 毛南山乡的文化生态
一 下南地区
二 中南地区
三 上南地区
第四节 文艺生态的未来与学界的担当
一 文艺生态的未来
二 学界的担当
第一章 毛南山乡审美风尚主潮
第一节 鲜明独特的色彩
一 岭南古百越文化的传承
二 自然生态的催生
三 神灵遍布的世界
第二节 古朴淳厚的习俗
一 母权制遗迹多见
二 和融群体的期盼与实践
第三节 平和开放的胸襟
一 族源的多元性
二 乐于接受他族文化
三 积极顺应社会发展
第二章 淳厚凄清之美:礼俗歌与《枫蛾歌》
第一节 礼俗歌
一 礼俗歌类型
1.婚礼歌
2.作客歌
3.上梁歌
4.祝寿歌
5.吊丧歌
二 礼俗歌的多重价值
三 礼俗歌的局限与未来
第二节 《枫蛾歌》
一 《枫蛾歌》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 《枫蛾歌》的价值体系
三 《枫蛾歌》的比较性解读
四 《枫蛾歌》的流传现状与未来
第三章 宏阔细腻之美:墓葬及其石雕
第一节 宗教观念与世俗情感的凝结
一 祖先崇拜的观念
二 人生归宿的居所
三 亲情回报的模式
四 美化领域的拓展
第二节 山川脉理与利生观念
一 传统择居观念
二 丧葬仪礼的利生期盼
第三节 构图与创作态度
一 构图中的原始宗教元素
二 构图中的世俗生活元素
三 创作态度
第四节 他族元素的借鉴与融会
一 多族文化交融的背景
二 墓葬石雕中的他族元素
三 艺术的借鉴与创新
第四章 神人和融之美:肥套
第一节 肥套仪式及其文化解读
一 肥套仪式
二 肥套的文化解读
(一)执着:一生中最重要的牵挂
(二)融通:肥套书写的随意性
(三)表征:传统观念与理性思维的纠结
第二节 肥套的孕育图式
一 文化基因的裂变与传承
二 自然环境的浸染
三 多族艺术的融通
四 民族特色的凝聚
第三节 肥套的传承
一 主要传承班底
二 主要传承特点
第四节 肥套当今的生存特点
一 自然生态影响其存续
二 社会变迁主宰其命运
三 民族文化延续其活力
四 艺术缺陷阻碍其发展
第五章 严谨精致之美:顶卡花与傩面
第一节 顶卡花所处生态
一 自然生态
二 文化生态
第二节 顶卡花的现状
一 顶卡花的织造
二 顶卡花技艺的传承
第三节 傩面的宗教内涵
一 巫傩活动及其面具
二 傩面的制作与使用
三 傩面的流变
第四节 傩面的多民族文化特征
一 广西地区傩面概况
二 毛南山乡傩面的他族元素
三 毛南山乡傩面的文化功能
四 毛南山乡傩面的制作与传承
第六章 生态和谐之美:干栏石楼
第一节 干栏石楼与自然生态
一 生态意识的承袭与拓展
二 选址中的自然生态观念及延伸
三 自然生态意识的升华
第二节 干栏石楼与艺术审美
一 生态特征内化为审美取向
二 干栏石楼蕴含的生态审美特质
三 居住观念与建筑艺术的跃进
第三节 干栏石楼的现状与未来
一 干栏石楼的局限性
二 毛南山乡社会发展迅速
三 干栏石楼的未来
第七章 文艺生态的孕育发展规律
第一节 根性文化与自然生态的融会
一 根性文化的特征
二 根性文化与自然生态的耦合
三 根性文化与自然生态融会的方式
第二节 封闭环境与开阔胸襟的碰撞
一 交通阻隔下的社会生活
二 毛南族开阔的文化心胸
三 环境的聚力与胸襟的张力
第三节 生存智慧与审美艺术的旋升
一 生存期盼与艺术审美的直白
二 审美意识与艺术创造的旋升
三 文艺生态演进与审美化生存
第八章 文艺生态的重塑
第一节 重塑的必要
一 文艺观念亟待优化
二 文艺形态尚需美化
三 整体生态正在诗化
四 文艺创新应该强化
第二节 重塑的基础与机遇
一 重塑的基础
(一)民族文艺谱系完整独特
(二)文艺生态颇具活力
(三)艺术创造力量尚存
(四)民众仍有较大需求
二 重塑的机遇
(一)“建设文化广西”东风强劲
(二)毛南族重塑文艺形态的愿望强烈
(三)当地经济力量不断增强
第三节 重塑的方向
一 审美观念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二 文艺独特性与普遍性相统一
三 优化传统形态,鼓励文人参与
第四节 重塑的方法
一 倡导文艺批评 强化文艺理性
二 提高生活品质 优化文艺风尚
三 提升文艺精华 汰除文艺糟粕
四 继续发掘抢救 整合原创并重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