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idu
map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知识产权法基本原理(Ⅰ)(修订版)

纸书售价: 38.4 纸书定价:¥48.0 电子书售价: 19.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知识产权的性质、特征和知识产权法的体系
第一节 知识产权的性质
一、知识产权是一种无体财产权①
二、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权
第二节 知识产权的特征
一、知识产权的本质特征——客体的非物质性①
二、知识产权对传统财产权的冲击
(一)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冲击了传统财产权法客体规范的基础和前提
(二)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冲击了传统财产权保护的合理性理念
(三)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冲击了传统财产权制度的许多基本原则
(四)研究方法上的分野
第三节 知识产权法的体系和分类
一、知识产权法的体系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专利法等知识产权法之间形成一般法和特别法的关系
(二)民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形成一般法和特别法的关系
(三)民法和专利法等知识产权特别法之间形成一般法和特别法的关系
二、知识产权法的分类
(一)创作法和标识法
(二)行为规制法和权利授予法
第二章 知识产权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缺陷及其克服
第一节 知识产权法定原则的含义及其理论基础
一、知识产权法的制定法起源
(一)专利法的制定法起源
(二)版权法的制定法起源
二、洛克财产权劳动理论的意义和缺陷
(一)洛克财产权劳动理论的内涵和解释意义
(二)财产权劳动理论作为创设知识产权制度基础的缺陷
三、知识产权客体的经济特性
(一)知识的公共物品属性和知识产权法定原则
(二)知识的生产特点和知识产权法定原则
四、持有不正义的正义
(一)罗尔斯和诺齐克的正义理论
(二)持有不正义的正义和知识产权法定原则
第二节 知识产权法定原则的缺陷:侵权构成的限定性及其局限
一、知识产权法定原则作为立法原则和司法原则的功能
二、知识产权法定原则的缺陷
(一)在知识产权的类型化及其限制等方面,过分依赖立法者的理性认识能力和民主立法程序的正当性,由此导致的结果必然是造成知识产权法体系的僵化和封闭,使得法律难以很好地适应复杂的社会现实及其发展
(二)过分忽视司法过程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将法官变成了输出判决的机器
(三)导致以下三种利益难以受到现有知识产权法的保护
第三节 知识产权法定原则缺陷的克服:坚持侵权构成的非限定性
第四节 侵权构成的非限定性在知识产权领域中应用的两个关键问题
一、受法律保护的利益范围问题
二、请求权的区别问题
第三章 知识产权请求权的限制
引言
第一节 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知识产权侵权中停止侵害请求权的现状
二、问题之所在
第二节 限制停止侵害请求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一、限制停止侵害请求权的合理性
二、限制停止侵害请求权之必要性
第三节 限制停止侵害请求权的可行性分析
一、我国相关立法条文的理解
二、我国司法裁判对“停止侵害当然论”的突破
第四节 比较法上的考察——美国、日本的学说及判例
一、美国法上的禁令①制度
二、日本法上的差止请求权
三、比较法考察的启示
第五节 限制停止侵害请求权的基本构想
一、“统一应对模式”与“分别应对模式”
二、实施限制的判断主体
三、限制停止侵害请求权时的考量方法
四、替代性经济补偿金
结论
第四章 知识产权请求权与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知识产权请求权的性质、特征和类型
一、知识产权请求权的性质
二、知识产权请求权的类型
第三节 知识产权请求权应当适用诉讼时效制度的消极理由(对否定说的评析)
第四节 知识产权请求权应当适用诉讼时效制度的积极理由
第五节 结语
第五章 知识产权立法和民法典编纂
第一节 知识产权立法和民法典编纂关系的三种思路
第二节 民法典中是否必要设置知识产权编
一、世界上没有成功的范例
二、知识产权的开放性、知识产权法的变动性与民法典的稳定性发生矛盾
三、知识产权法的公法规范与民法典的私法属性发生矛盾
四、知识产权是否纳入民法典,不是看它的重要性,而是看它是否符合民法典的逻辑性和体系性
五、在民法典之外单独制定知识产权法典也不可取
第六章 知识产权滥用问题
第一节 知识产权政策与反垄断法的关系
一、美国知识产权政策与反垄断法的关系
二、我国知识产权政策与反垄断法的关系
第二节 知识产权滥用与反垄断法的关系
一、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含义和表现形式
二、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规制方式
(一)知识产权法和民法的规制
(二)反垄断法的规制
三、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受害者是否可以行使请求权?
第三节 必要设施理论在知识产权滥用反垄断案件中的应用
一、必要设施理论的由来及其主要内容
二、知识产权领域中是否能够适用必要设施理论
(一)两种观点的争论
(二)知识产权是否等同于必要设施
(三)国外知识产权领域中适用必要设施理论的相关案例
第七章 方法论问题:知识产权立法论和解释论
第一节 本章的问题意识
第二节 何谓立法论和解释论
第三节 法律解释的原因和方法
一、法律解释的原因
(一)法律文字表达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需要对其进行解释
(二)法律语言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决定了必须对其进行解释
(三)成文法的局限性需要法律解释加以克服
(四)立法的完善和进步也需要法律解释
二、法律解释的种类
(一)立法解释
(二)司法解释
(三)学理解释
三、法律解释的具体方法
(一)文义解释
(二)逻辑解释
(三)目的解释
(四)比较解释
(五)历史解释
四、法律漏洞补充方法
第四节 法律解释在知识产权法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