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idu
map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国族、乡土与性别

纸书售价: 44.8 纸书定价:¥56.0 电子书售价: 22.4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引论
第一编 乡土与性别
第一章 在知识男性与乡村女性之间:启蒙叙事的一个支点——《在酒楼上》、《春风沉醉的晚上》、《二月》、《迟桂花》的互文性阅读
一 《在酒楼上》:日常化、肉身化的两性关系式
二 《春风沉醉的晚上》与《二月》:对他者的认别与拯救
三 《迟桂花》:知识男性多重自我的外化
结 语
第二章 遭遇乡村——《黑骏马》、《白狗秋千架》、《小黄米的故事》的互文性
一 似是而非还是戏仿
二 想象还是发现原乡
三 身份误认
结 语
第三章 三仙姑形象的多重文化隐喻——重读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一 乡村新旧秩序的双重游离者
二 三仙姑与民间“三姑六婆”文化
三 三仙姑与女巫原型
四 身体与身份
结 语
第四章 “空白之页”与“变异转型”——孙犁乡村女性叙事的复杂性
一 缺席的“乡村娜拉”
二 “美的极致”与“空白之页”
三 变异性转型:《村歌》
四 《铁木前传》中的性别政治与阶级政治
结 语
第五章 乡村现代性叙事与乡村女性的形塑——以1940—1950年代赵树理、李准文本为例
一 命名、书写与权威挪用:李双双的解放策略
二 置身解放之外:中老年女性人物的身份位置
三 无名与无序:女性“中间人物”的象征隐喻
结 语
第六章 现代性与被叙述的“乡村女性”
一 从“乡村情人”到“人民”:知识男性的身份政治
二 出走的乡村娜拉:现代性的激情与梦想
三 留守的乡村女儿:对传统的怅然回望
结 语
第二编 国族与性别
第一章 百年文学民族身份建构中的性别象征隐喻
一 民族身份的男性化象征隐喻
二 民族身份的女性化象征隐喻
三 性别认同的流动性与凝固性
第二章 现代性民族国家想象与性别的文化象征——阅读中国现代性与文学关系的另一种路径
现代性起源语境中的性别文化象征
现代性焦虑与厌女情结
现代性民族国家叙事框架中的“新女性”
结 语
第三章 另类现代性:时间、空间与性别的深度关联
一 “外来者故事”的原初形式
二 延续与变异
三 女性“外来者”:时间叙事的颓圮
结 语
第四章 20世纪中国电影中的“外来者故事”——以《小城之春》、《早春二月》、《爬满青藤的木屋》、《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
一 留守的娜拉:《小城之春》的家国隐喻
二 空间化时间叙事:从《早春二月》到《爬满青藤的木屋》
三 “女性外来者故事”:《大红灯笼高高挂》
结 语
第五章 新时期之初的男子汉话语——一个性别政治视角的考察
一 “寻找男子汉”的知识背景
二 “大写的人”的性别
三 知识男性的主体身份
结 论
第六章 20世纪文学日常生活话语中的性别政治
一 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二元对立中的权力机制
二 现代性历史时间之“他者”
三 现代性反思伦理的诡计
结 语
第三编 女性写作的知识谱系梳理
第一章 新时期之初的女性话语及其知识背景反思
一 寻找男子汉与寻找女人:“女性气质”的提出及其本质化
二 “女性意识”:一个尴尬的能指
三 女性主义话语最初的困惑
结语与余论
第二章 主体性建构——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女性主义叙事的一种理解
一 角色意识与性别意识:1980年代前期的性别主体探寻
二 生命与文化:1980年代中后期的性别主体建构
三 身体与日常生活:1990年代的性别主体建构
结 语
第三章 1990年代性别差异性文化想象的尴尬及其原因
一 性别差异性想象的种种形态
二 “身体写作”与“性别差异性”的困境
三 性别差异性想象的非历史化倾向
第四章 男性文本:女性主义批评不该忘却的话语场地
一 “女性主义批评”与“女作家批评”
二 对女性主义批评本土话语资源的反思
三 社会性别分析:女性主义批评话语的深化
第五章 新世纪女性乡土叙事潮流的崛起及其意义
乡土经验的女性形态
转型不等于放弃性别立场
将性别视阈引向广阔的乡村生活
结 语
第六章 21世纪初年台湾女性小说的文化描述
一 世纪初年台湾女性小说的总体概貌
二 《日历日历挂在墙上》《巫言》:怪诞中的苍凉与宿命
三 《行过洛津》、《风前尘埃》:日常生活、历史与性别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