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隋唐立法与法律体系:敕例、法典与唐法系源流(下)
HISTORY OF EDLCT PRINCIPLES,CODE,AND LAW SYSTEM
纸书售价: ¥102.4 纸书定价:¥128.0 电子书售价: ¥51.2
-
作者: 楼劲责任编辑: 李炳青出版时间: 2014-12-01ISBN: 978-7-5161-4925-6字数: 822千字浏览人数: 347次所属丛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历史考古研究系列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下册
第八章 《律》、《令》、《格》、《式》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 武德“新格”及所谓“武德式”的相关问题
一 基本史料及问题的由来
二 唐高祖两次定“格”至武德七年已采入新《律》
三 《新唐书·艺文志》关于“武德式”的孤证不能成立
四 “五十三条格”确有某种承前启后地位
第二节 贞观十一年立法史料及《贞观式》之有无问题
一 贞观所定《律》、《令》、《格》在记载中并无问题
二 《旧唐书·刑法志》载贞观立法的文句错杂
三 《旧志》之误的原因及与之同源的一组史料
四 关于“贞观式”的另外两条记载及其分析
五 贞观十一年前后的立法趋势
六 关于贞观立法的几点认识
第三节 永徽二年《律》、《令》、《格》、《式》体系的形成
一 永徽开创《律》、《令》、《格》、《式》体系的关键所在
二 永徽所定《律》、《令》、《格》、《式》体系的基本状况
三 永徽以后《律》、《令》、《格》、《式》体系的调整完善
第九章 开元前后《格》、《式》的基本性状
第一节 《散颁格》和《式》的形态和共性
一 《散颁格》和《式》皆为法典而非敕例汇编
二 《散颁格》和《式》的另一些共性
第二节 《留司格》形态及相关问题
一 《留司格》踪迹的探寻
二 《通典》附存的“《开元格》”佚文性质判断
三 《留司格》形态的相对原始
第三节 《格》、《式》编纂的要点
一 《格》、《式》的编纂对象和编排方式
二 “格后敕”与《格》的编纂
三 敕例的另一形成途径与《式》的编纂
四 《格》、《式》的编纂与条文数量
五 关于《格》、《式》编纂问题的归结
第四节 《格》、《式》的作用、性质和地位
一 《格》、《式》均可补充《律》、《令》
二 《格》、《式》与《律》、《令》的效力、位阶大体相当
三 “别格”之所指及相关问题
四 《式》的条、款结构及其“纲要”与“细则”并存
五 “别式”之所指及相关问题
第五节 对唐前期《律》、《令》、《格》、《式》体系的几点认识
一 《唐六典》和《新唐书·刑法志》所述之得失
二 几点总结
第十章 《律》、《令》、《格》、《式》体系的变迁
第一节 类似《格》、《式》的几种法规及《格后长行敕》的编纂
一 “选格”、“举格”及“长行旨”、“烽式”
二 “格后长行敕”及其相关问题
第二节 《格式律令事类》的编纂与《大中刑律统类》
一 “《格式律令事类》”的编纂背景
二 “《格式律令事类》”的体例
三 “《格式律令事类》”的后续之举
第三节 长行敕的删定编纂与开元二十六年至唐末立法
一 开元以后的七次通盘立法
二 对中唐以来立法的几点认识
第四节 唐后期立法与法律体系之变
一 德宗对立法体制的两点调整
二 敕例及“长行敕”效力和地位的上升
三 “一切取最向后敕为定”及其解释
四 关于唐前、后期敕例及长行敕作用和地位的几点认识
第十一章 宋初三朝的“例”与规范形态的变迁——以礼例为中心的考察
第一节 礼例表述方式和含义的庞杂
一 “礼例”的指称和表述方式
二 “例”的庞杂和内涵不定
第二节 礼例的构成、援引及其反映的问题
一 宋初所援“礼例”中包括了前朝旧制
二 礼例可兼指礼典及《令》、《式》规定
三 以制敕为“例”和因习惯相承为“例”
第三节 礼例发展升华的趋向和相应的制度形态
一 著于现有《令》、《式》或编入《编敕》
二 “条例”的修撰
三 “著为定例”
第四节 例册、例簿的编纂和礼书的新形态
一 承敕编纂例册
二 各部门自编例簿
三 例簿、册的收录范围和作用
四 礼书类同“例册”的新趋势
第五节 辨所谓“淳化令式”
一 淳化并未立法而仅校改违碍文字
二 后唐仅存的唐代法书文本及相关认识
第十二章 中古“制定法运动”与“法律儒家化”进程
第一节 中古“制定法运动”及其兴衰起伏
一 魏晋时期制定法运动的开启
二 制定法运动在南北朝时期的展开
三 唐初以来制定法运动走向顶峰
四 制定法运动的迅速跌落和衰变
五 关于魏晋至隋唐制定法运动的几点认识
第二节 “儒家化进程”与魏晋以来的“制定法运动”
一 推进魏晋以来制定法运动的若干因素
二 “法律儒家化”命题及其内涵和背景
三 法律儒家化与制定法运动的关联
四 古文经学与法律儒家化及制定法运动
五 修礼典与定《律》、《令》的相互驱动
第三节 儒家化北支传统与制定法运动的高涨
一 北朝法律儒家化与制定法运动的同步发展
二 儒家化、汉化改革的缠绕与制定法运动的逐步推进
三 托古改制的三次高峰与制定法运动的逐浪高涨
四 关于北朝法律儒家化与制定法运动的几点认识
第四节 儒家化进程的终结与制定法运动的衰落
一 汉化的完成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二 经本经解趋于统一及其对法律儒家化进程的影响
三 礼典与法典的制作及礼、法关系的厘定
四 法律儒家化的终结与制定法运动的衰落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32912号-1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