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idu
map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新视野: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文集:全2册(上册)

纸书售价: 158.4 纸书定价:¥198.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领导讲话及致辞
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推进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上的讲话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上的致辞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上的致辞
主题发言
“互联网+”发展的最终结果必然引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大危机和生产关系大变革——兼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 当今世界处于“互联网+”为领衔的生产工具大变革的时代
二 “互联网+”这一生产工具正在加剧全球范围内的贫富两极分化
三 “互联网”这一生产工具的大变革必然引发生产关系大变革
四 “互联网+”引发生产关系大变革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无疑无比光明
历史理论的源与流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历史人物评价问题新探
一 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上来把握历史人物的创造者身份
二 从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中来理解历史人物的活动
三 从历史客观规律与主观意志的辩证关系中来认识历史人物的作用
四 在“英雄”与“人民”的辩证关系中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
五 确立历史人物评价的若干原则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一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正确立场
二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一)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关于革命的基本观点
(二)坚持阶级斗争学说
三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
(一)阶级分析法
(二)历史分析法
(三)辩证分析法
四 发展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时期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
一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
二 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问题
三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当今历史虚无主义及其危害性
驳历史虚无主义中的几个主要观点
一 唯物史观不是“阶级斗争决定论”
二 “经济决定论”是一个伪命题
三 唯物史观对精英人物的历史作用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四 唯物史观不是“历史终结论”
五 唯物史观不是提供给后人的抽象的社会学公式
意识形态领域的卫国战争——毛泽东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剖析
一 近年来毛泽东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
(一)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
(二)丑化毛泽东的伟人形象、民族英雄形象
(三)否定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
二 毛泽东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方法
三 毛泽东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实质
四 反对毛泽东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措施
试析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学术来源——以党史国史研究为中心的考察
唯物史观与中国语境中的历史虚无主义
一 从虚无主义到历史虚无主义
二 历史哲学与历史编纂学:马克思所指认的历史虚无主义形态
三 立场与史实之争:中国语境中的历史虚无主义讨论
四 回到马克思:历史虚无主义克服的可能
当下中国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特征及叙事方式
一 图谋斩断主流意义逻辑是当下中国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特征
二 当下中国历史虚无主义借助后现代主义史学叙事方式泛滥
三 虚无中共党史中的定论是当下中国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内容
四 钳制当下中国历史虚无主义市场是克服其泛滥的重要途径
历史虚无主义论争演变的历史考察
关于共产党抗战的历史虚无主义言论评析
一 学界对共产党抗战研究的一些不足
二 “共产党抗战时间短,抗战范围小”吗?
(一)“共产党抗战时间短”吗?
(二)“共产党抗战范围小”吗?
三 “共产党抗战动机不纯”吗?
(一)共产党是躲在“后方”吗?
(二)“共产党‘游而不击’,只顾抢地盘”吗?
(三)正确看待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壮大
四 “共产党投机取巧,只打小仗,不打大仗,歼灭敌人数量少”吗?
(一)国共两党战略战术的不同
(二)共产党“只打小仗,不打大仗”吗?
(三)“共产党歼灭敌人数量少”吗?
五 “共产党只宣传自己的抗战贡献,不宣传国民党的抗战贡献”吗?
(一)抗战期间共产党对国民党抗战贡献的宣传
(二)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对国民党抗战贡献的宣传
1.追认许多国民党抗日官兵为革命烈士
2.大陆历史教科书对国民党抗战的正面描述
3.大陆拍过许多正面评价国民党抗日的影视剧
4.大陆各地举办了许多纪念国民党爱国官兵抗日的活动
抗战期间中共对外宣传夸大战果吗?——对一则讹误的澄清
一 毛泽东所说的“曾经有个时期”究竟是指哪个时期?
二 中共是否夸大了平型关战役的战果?
历史与现实:关于当前西藏研究的几点思考——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及批判
一 在西藏主权归属上的种种谬说与分析
二 关于活佛转世的历史定制与中央政府权威的分析
三 关于西藏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的思考
历史虚无主义的前世今生
一 是什么:历史虚无主义的来龙去脉和基本特点
二 为什么:历史虚无主义猖獗的原因分析
三 怎么办:制止历史虚无主义蔓延的思考
关于历史评价中真与善的标准问题
一 关于善与恶的问题
二 历史中的真与假
三 结论
论中国近现代史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克服历史虚无主义
一 历史虚无主义的渊源
二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中国泛起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的国际、国内背景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的原因
三 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特点、危害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与特点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
四 多方位多角度批评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一)坚持科学的历史观
(二)坚持多元思维
(三)借鉴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深化相关问题的认识与研究
(四)尊重与坚守历史真实
(五)强化学者主体责任
人民群众是战胜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
一 历史虚无主义妄图以否定人民群众的历史观迷惑人民群众
二 历史虚无主义产生与失败的必然性
三 与历史虚无主义作坚决和深入的斗争
四 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
历史中的偏见
一 什么是历史中的偏见
二 历史中的偏见有其自身特点
三 标准和价值
四 如何对待历史中的偏见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
一 两种对立的历史研究方法论:社会形态论与“一般社会”论
二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阶级和阶级斗争再认识:历史与现实
运用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当今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一 阶级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二 反对“阶级斗争熄灭论”,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三 正确运用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分析解决重大问题,做清醒的、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者
阶级与阶级斗争的意蕴——基于历史、理论与现实的维度
一 引言
二 阶级和阶级斗争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
三 无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政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
四 余论
构建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中国学派之“四要义”
中华思想史不只是王侯将相的思想史,更重要的是人民的思想史
摒弃在研究中对中国思想史的虚无,科学理性地认识历史时空和理论方法对研究的制约
破解西方中国史研究话语权,构建中国思想史研究学术话语体系
构建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中国学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历史进步评价二重维度解读
一 历史进步的物质前提是生产力的发展
二 历史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的解放
三 改革之初注重“发展是硬道理”
四 改革全面展开阶段强调公平与效率统一
五 改革深入发展阶段强调“以人为本”原则
六 改革最新阶段更加注重人的发展
七 从生产力优先到重视社会公平的逻辑转进
应当重视国体问题讨论——2014年人民民主专政问题讨论述评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中间阶级结构化理论
一 阶级关系结构化理论逻辑特征
二 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间阶层的阶级结构化分析
三 中间阶级阶级关系结构化理论的不足
四 吉登斯中间阶级结构化理论的现实意义
超越“现代化研究”与“阶级分析”之争——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问题之管见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唯物史观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理论
三 超越“现代化研究”与“阶级分析”之争:现代化模式概念的提出及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意义
今天的中国应当如何认识阶级斗争和人民民主专政
一 当今中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时空穿越”吗?
二 坚持一定范围内存在阶级斗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并不等于“以阶级斗争为纲”
三 坚持一定范围内存在阶级斗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离开了“历史语境”吗?
编纂台湾思想史之原则与方法刍议(论文要点摘录)
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下的甄选标准
二 明确台湾思想史在中华思想通史中的定位
三 突出主流思想演变的同时着墨值得关注的少数思潮
四 余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阶级斗争新特点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阶级理论的创造性运用
一 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实际,在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同时,从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向的需要出发,重新定位阶级理论的现实作用
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探索国家专政职能的实际运用,在不断发展人民民主的同时,实现了民主与专政的具体统一
三 从“社会特征”和“历史使命”把握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在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同时,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的阶级基础
四 针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式和特点的新变化,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五 在“西强东弱”的形势下,着眼于用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共产党人的阶级立场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