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idu
map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纸书售价: 36.8 纸书定价:¥46.0 电子书售价: 18.4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人的发展与创造丛书”总序
第一章 引子:心理理论研究的由来
第一节 引子:“心理理论”研究起源
第二节 心理理论的概念
第三节 心理理论研究:脉络和走向
第二章 儿童对心理状态的理解研究方法
第一节 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方法
一 临床法和访谈法
二 非言语行为测量
三 认知神经科学测量
第二节 儿童对不同心理状态的理解及其测试任务
一 儿童对目的和意图的理解
二 信念理解
真实信念理解
一级错误信念
二级错误信念
原来的任务:冰淇淋的故事
三 视觉观点理解
观点采择任务
表观—现实任务
四 愿望理解
愿望情绪任务
五 情绪理解
六 失言理解测试
七 矩阵博弈范式
八 “思想泡”技术
第三节 青少年和成人对心理状态的理解及研究方法
一 青少年和成人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趋势
二 成人心理理论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 来自非人灵长类研究的证据:连续性和独特性
一 非人灵长类具有心理理论吗?30年后的回答
(一)对视觉知觉经验的理解研究
(二)对目的和意图的理解
(三)对愿望和信念的理解
二 心理理论概念的界定和对实验结果的解释
三 非人灵长类和儿童的心理理论比较:可比性和结果
四 从非人灵长类到人:心理理论发展的起源和连续性
第二节 儿童何时具有心理理论能力:基础和标志
一 关于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起点
二 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萌芽:盯视追随和假装
(一)盯视追随
(二)假装
第四章 异常人群对世界的理解:心理理论能力损伤及其机制
第一节 孤独症的心理理论损伤及其机制
一 孤独症的心理理论损伤
二 语言能力对孤独症心理理论的影响
三 孤独症心理理论损伤的机制
四 孤独症的早期检测和训练:心理理论研究应用
(一)临床诊断的研究—对孤独症的早期识别
(二)对心理理论和交往能力的训练
第二节 聋童的心理理论损伤及其机制
一 聋童的心理理论损伤及其研究方法
二 聋童的心理理论和语言发展的关系
第五章 心理理论与其他认知因素的关系
第一节 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
一 执行功能的概念和主要测试任务
(一)白天和黑夜斯楚普任务(day and night stroop task)
(二)鲁利亚的手游戏
(三)“窗口”任务
(四)维度变化卡片分类任务(dimensional change card sorting,DCCS)
(五)反向归类任务(reverse categorization)
(六)点心延迟任务(snack delay)和礼物延迟任务(gift delay)
(七)熊/龙任务(bear/dragon task)
(八)耳语任务
二 执行功能和心理理论的关系
三 对特殊人群的研究和神经机制研究
第二节 心理理论与语言
一 对语言和心理理论关系的考察
二 句法和错误信念理解
三 对补语句子结构和错误信念理解关系的解释
第六章 心理理论与家庭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关系
第一节 家庭基本环境子系统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
一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二 兄弟姐妹数量和类型
第二节 父母与儿童互动子系统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
一 依恋类型
二 父母教养方式
三 母亲情绪表达
四 亲子游戏
第三节 兄弟姐妹与儿童互动子系统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
一 合作与冲突
二 假装游戏
第四节 心理状态术语的使用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
第七章 家庭和学校环境因素与心理理论关系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家庭环境因素与心理理论发展
一 问题提出
二 研究方法
(一)被试者
(二)心理理论测试
(三)家庭环境测量
(四)研究程序
三 结果和分析
(一)心理理论成绩
(二)家庭结构与幼儿信念理解能力的关系分析
(三)依恋与幼儿信念理解能力的关系分析
(四)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信念理解能力的关系分析
四 讨论
(一)家庭结构、亲子互动时间与幼儿信念理解能力的关系
(二)依恋与信念理解能力的关系
(三)教养方式与信念理解能力的关系
第二节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心理状态术语与心理理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方法
(一)被试者
(二)实验材料与测量方法
三 结果与分析
(一)心理理论测量结果
(二)心理状态术语使用的特点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分析
四 讨论
(一)心理状态术语各成分分析
(二)各类型心理状态术语使用与心理理论各成分间的关系
(三)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信念理解能力:认知术语使用的中介效应
五 结论
第三节 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与师生关系和同伴交往能力:纵向分析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过程
(三)测试和程序
三 结果和分析
(一)描述统计资料
(二)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三)心理理论测试成绩对师生关系和同伴交往能力的回归分析
四 讨论
五 结论
第四节 3—5岁儿童的社会行为与心理理论、气质的关系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方法
(一)被试者
(二)测试方法
(三)测量程序
三 结果和分析
(一)各种测试指标的描述统计结果
(二)幼儿社会行为和心理理论、气质之间的相关分析
(三)心理理论测试和气质各维度对儿童社会行为作用的具体分析
(四)心理理论和气质对幼儿社会行为的共同作用分析
四 讨论
五 结论
第五节 师生对话交流与心理理论关系的初步探讨:质的分析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方法
(一)被试者
(二)研究过程
(三)资料编码和分析
三 结果和分析
(一)访谈文本的句子语义单元的归类整理结果
(二)现场录像分析
四 讨论
五 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第六节 心理理论发展与同伴交往能力和语言发展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方法
(一)被试者
(二)测量
三 结果和分析
(一)所有被试者各项测量的描述统计
(二)各项测量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检验
(三)社交技能、失言理解和语言之间的相关分析
(四)社会交往技能得分和失言理解成绩的回归分析
(五)语言在社会交往技能和失言理解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检验
四 讨论
(一)学龄后期儿童的失言理解、社交技能和语言发展状况
(二)失言理解、社会交往技能和语言的关系
(三)语言在失言理解和社会交往技能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五 结论
第八章 婴儿的心理理论发展
第一节 婴幼儿心理理论的表现
一 联合注意
二 情绪理解
三 意图理解
四 愿望理解
五 错误信念理解
第二节 婴幼儿心理理论研究新范式
第三节 婴儿心理理解能力发展的认知机制和环境机制
一 认知机制
(一)心理理解能力发展与语言的关系
(二)心理理解能力发展与执行功能的关系
二 环境机制
(一)心理理解能力发展与家庭的关系
(二)心理理解能力发展与同伴交往的关系
(三)心理理解能力发展与文化的关系
第四节 婴儿心理理解能力的神经机制和遗传机制
一 神经机制
二 遗传机制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