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idu
map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唐代文馆文士朝野迁转与文学互动

纸书售价: 86.4 纸书定价:¥108.0 电子书售价: 43.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相关学术史
一 文馆制度
二 文馆与诗歌
三 其他研究
第三节 文馆中的文学家
一 文学家隶属馆所分布
二 文学家地理分布
第四节 朝野迁转与文学互动
一 社会角色流动
二 地域空间变换
第五节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学官朝野迁转与文学互动
第一节 唐代官学与学官
一 官学
二 学官
第二节 学官迁转的特点及影响
一 学官迁转的基本特点
二 学官与地方互动的特点
三 学官的地方善政
第三节 学官社会角色变迁及其与文学之关系
一 “通经致用”与唐初学官社会角色
二 “通经致用”与唐初科举考试及文学之关系
三 高宗武周时期学官地位
四 玄宗时期经学的窘境与学官的尴尬
五 中晚唐学官角色的转换
六 学官社会角色与诗歌创作
第四节 韩愈贬潮与区域文学影响
一 韩愈国子学官任职
二 学官职务性格与文学书写
三 韩愈的学官自觉意识
四 对潮州区域文学的影响
五 对袁州区域文学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史官朝野迁转与文学互动
第一节 史官选任的学识要求及家族特征
一 史官选任的学识要求
二 史官任职的家族特征
第二节 史官地方流动及其文学影响
一 史官地方流动路径
二 史官地方流动的文学影响
第三节 史官谏诤意识与文学表达
一 史官谏诤意识的形成
二 泛谏诤意识对唐传奇的影响
第四节 唐代游记文体的史学渊源
一 地记:从政治到审美
二 唐代山水游记生成的史学环境
三 唐代山水散文的发展
四 山水文学对地记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秘书省文士朝野迁转与文学互动
第一节 秘书省制度沿革及地位变迁
一 制度沿革
二 选任要求
三 地位变迁
第二节 秘书省文士地方流动路径及影响
一 秘书监、少监地方流动路径
二 著作郎、佐郎朝野迁转特点
三 地方流动之影响
第三节 著作郎官职务变迁与碑志之关系
一 从掌修国史到专司碑志
二 职务特点与任职要求
三 对碑志文的影响
第四节 访书活动及其文学史意义
一 访书活动
二 访书活动的文学史意义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学士朝野迁转与文学互动
第一节 “三馆”学士
一 弘文、崇文馆学士
二 弘文、崇文馆学士的选任
三 集贤学士
四 集贤学士的选任要求
第二节 学士朝野迁转与文学角色转换
一 “俳优”角色
二 学士“类俳优”角色的文学表现
三 学士朝野迁转的特点
四 学士地方流动的文学影响
第三节 盛唐集贤学士群体文学活动
一 群体诗歌创作
二 其他文学活动
第四节 集贤学士地方迁转与诗风转移
一 集贤学士的地方迁转
二 张九龄迁谪荆州的文学史意义
三 竟陵贬逐与“崔国辅体”的形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校书郎、正字朝野迁转与文学互动
第一节 校书郎和正字的类型及选任
一 各类校书郎和正字
二 校书郎为文士起家之良选
三 校书郎和正字的选任
第二节 校书郎和正字的地方流动
一 迁任县职
二 入幕
三 临时差遣
四 觐亲及还乡
第三节 校书郎和正字任职期间的文学活动
一 诗歌创作
二 笔记编撰
第四节 校书郎和正字的送别诗
一 主要内容
二 “芸阁”意象
三 独特价值
本章小结
结语 “制度与文学”研究的成就、困境及出路
一 研究进程及学术成就
二 学术渊源
三 研究困境
四 对未来研究的一些思考
附录
一 唐代学官迁转表
二 唐代史馆史官迁转表
三 唐代秘书监、少监迁转表
四 唐代著作郎、佐郎迁转表
五 唐代校书郎、正字迁出表
主要参考文献及征引书目
后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