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idu
map
当前位置: 365app >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研究:以根据地农民教育为中心

纸书售价: 76.0 纸书定价:¥95.0 电子书售价: 95.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 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语境
1.近代民族国家建设与“大众”的崛起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初步建构
1.劳工大众是社会革命的主体力量
2.必须以农民群体为主要对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3.农民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载体
三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完善
1.明确了大众化的对象和实质
2.理清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个重要关系
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大众化实践之一:抗战爱国的民族意识教育
一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和建立民族国家
1.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源流
2.中国反侵略斗争与民族国家建立的同步性
二 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战争的理论与主张
1.对传统民族主义和近代民族主义的超越
2.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战争的观点
三 农民与乡村民族主义
1.农民是否有自发的民族主义
2.农民最初对待抗日的态度
四 抗战教育的全面实施
1.通过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民族意识
2.寓教于乐的抗战教育
3.抗战教育与改善农民生活相结合
五 对民族国家的认同与农民爱国主义高涨
1.以民族国家取代宗族
2.学习做模范公民
3.农民积极支持抗战
第三章 大众化实践之二:阶级斗争教育与乡村社会变迁
一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
1.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
2.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斗争理论及宣传
二 中国传统乡村的现实状况
1.传统乡村的社会结构及分层观念
2.农民的反抗和阶级斗争的基础
三 阶级斗争教育的深入与土地改革运动②
1.阶级意识的灌输
2.组织阶级队伍
3.实际斗争中的阶级教育
四 阶级斗争理论大众化的成效
1.阶级斗争改变了乡村社会结构
2.阶级斗争促进了农民意识的变化
3.阶级斗争的过程重塑了农民与国家的关系
第四章 大众化实践之三:民主政治教育与日常生活
一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发展
1.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中国化
2.民主与大众化
二 对农民的民主政治教育
1.选举运动:农民大众参与政治
2.对乡村基层干部的民主教育
3.训练民众参政议政的实际能力
三日常生活中的民主参与
1.实现有事多商量的基层民主
2.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3.社区生活中的民主参与
四 创造本土化的大众民主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艰辛探索:个案研究
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独特创举——对农民传统组织的“政治化”
1.农民民间组织的传统模式
2.对哥老会的“政治化”
二 马克思主义与农民传统的调适:婚姻制度改革
1.颁布新婚姻法
2.与农民传统习俗的矛盾
3.从实际出发及时调整政策
三 马克思主义必须适应大众的需求:新文字运动的兴衰④
1.文字改革与阶级解放
2.新文字运动的蓬勃开展
3.遭遇尴尬:民众的冷漠
4.认识文化教育的本土化、民族化特性
四 农民教育的新变化:从苏维埃时期到延安时期
1.苏维埃时期的农民教育
2.延安时期的变化
第六章 延安时期农民教育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征分析
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鲜明的实践特征
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2.在农民教育的实践中创造革命主体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在农民教育的过程中相互促进
1.创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教育和动员农民大众
2.大众化影响和促进中国化
三 农民教育的过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农民传统的双向互动
1.现代革命与农民传统的纠结和互动
2.对农民传统文化的提升、重新解读和合理借用
四 在实践中形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种途径
1.农民的组织化是大众化的坚实载体
2.采取农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
3.切实改善农民的生活
五 农民教育实践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创新
1.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重要的创新
2.初步形成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制
第七章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