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idu
map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 ,上卷

纸书售价: 纸书定价:¥88.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总编辑序
明代度量衡制
明王朝诸帝
导言
第一章 明王朝的兴起,1330—1367年
引言
日益恶化的中国情况,1330—1350年
元朝的宫廷
元朝军事力量的衰落
精英阶层和政府
中央权力的瓦解
县一级地方诸领袖
盗匪
张士诚
方国珍
秘密教派运动
南翼红巾军(1351—1363年)
四川明玉珍的夏国(1357—1371年)
北翼红巾军叛乱(1351—1367年)
朱元璋的生平,1328—1367年
他的权力的兴起
明王朝的建立
第二章 明代的军事起源
引言
妥懽贴睦尔时代的叛乱
中国北方的红巾军(1355—1359年)
朱元璋的兴起
明—汉之战,1360—1363年
1360年陈友谅袭击南京
朱元璋企图征服江西(1361—1362年)
1363年的鄱阳湖之战
明军在全中国的胜利,1364—1368年
明之并灭汉(1364—1365年)
明军战胜吴军(1365—1367年)
明军征伐前夕的华北
明帝国的形成(1367—1368年)
军队与边疆,1368—1372年
山西和陕西的征服(1368—1370年)
四川的征服(1370—1371年)
和蒙古人的战争(1370—1372年)
军事体制的稳定
第三章 洪武之治,1368—1398年
引言
1371—1380年:帝国的巩固和稳定
1380年:过渡和改组之年
1383—1392年:监视和恐怖加剧的年代
蓝玉案件
第四章 建文、永乐、洪熙和宣德之治,1399—1435年
引言
建文统治时期
建文帝的即位
政治的发展和制度的革新
国内政策和内部危机
削夺诸藩王的权力
燕王的叛乱
内战(1399年8月至1402年7月)
建文帝的遗产
永乐统治时期
政治的结构和政府的行政
军事贵族
文官之治
宦官与锦衣卫
帝位的合法性和正统意识形态
皇帝受命的合法性
正统意识形态的形成
对外扩张的军事战役
蒙古之役
干涉安南
海上远征
新的京师及其行政
军事和经济的改组
军队的调动和新机构
粮食的供应和运输体系
对外关系
亚洲内陆和中亚
帖木儿帝国
西藏
蒙古
女真族
朝鲜
日本
东南亚
永乐帝的遗产
洪熙统治时期
宣德统治时期
宣德帝的登基
政府结构和人员
内乱和外来危机
行政变化和制度发展
财政改革
救济措施
对外关系和纳贡制度
蒙古人
日本和朝鲜
东南亚
宣德帝的遗产
第五章 正统、景泰和天顺统治时期,1436—1464年
英宗第一次统治期,1435—1449年
权力中心
民间动乱
中国东南部的一场大起义
西南边界:麓川之战
“蒙古威胁”的老问题
中蒙关系中的社会经济因素
茶市和马市
军事形势
土木之灾
北京的防御和新帝的即位
土木危机的后果
景泰政体
防务的改革
水利的兴修和黄河的治理
民众骚乱和自然灾害
皇位继承问题和“夺门”
英宗的第二次统治:天顺时期,1457—1464年
重建另一个“新政体”
第六章 成化和弘治统治时期,1465—1505年
两位皇帝
宪宗朱见深
孝宗皇帝朱祐樘
成化和弘治时期文官政府中的问题
内阁的地位
宦官官僚政治的成长
军事问题
政府的军事力量
盗寇和叛乱者
大藤峡之战(1465—1466年)和针对非汉族民族的其他国内战争
荆襄叛乱(1465—1476年)
亚洲内陆关系
北方的边境战争
第七章 正德时期,1506—1521年
正德初叶
刘瑾控制下的朝廷
安化王的叛乱
1510年后的帝国行政
皇帝的巡幸
宁王的叛乱
南巡
空位期
对本朝的评价
第八章 嘉靖时期,1522—1566年
皇帝的选择和继位
权力斗争
关于大礼的争论
1524年的大同叛乱
李福达案
大礼的变化
皇室
宦官施政
对外政策和防御
蒙古的政治情况
边境戍军
安南之战
对蒙古人的政策
鄂尔多斯的军事行动
1550年入侵北京
1550年后的局面
道教和朝廷政治
严嵩掌权
严嵩控制下的朝廷
财政危机
南京戍军的反叛
贸易和海上抢劫
朝廷对海外贸易的政策
朱纨
50年代的贸易和海盗活动
扑灭海盗和盗匪活动的努力
胡宗宪与徐海
王直投降
1560年以后的海盗活动
严嵩之死
皇帝的晚年
16世纪早期的明帝国
第九章 隆庆和万历时期,1567—1620年
二帝及其前辈
万历时期
张居正的10年:耀眼的暮光
权力斗争
10年
张的方案的缺陷及其失败
后果
中央施政的衰落
税矿中使
东林书院和朋党之争
东林党
从1593年京察到东林书院的建立
政治斗争中的东林
次要争端和根本原因
衰落期中的思想状况
统治能力的衰落
“梃击”案
没有选择余地
社会动乱和边境危机
文化隔离
中国人在菲律宾群岛
在中国的耶稣会会士
万历朝晚期的三大征
西南的播州战役
鄂尔多斯战役
朝鲜战役
满族的挑战
帝国的创建者努尔哈赤
最后的迹象
最后的对抗
第十章 泰昌、天启、崇祯三朝,1620—1644年
泰昌朝,1620年8—9月
朱常洛登基
红丸案
移宫案
天启朝,1621—1627年
魏忠贤和客氏出场
朝廷中的党派斗争
东北边疆的事态发展(1620—1626年)
帝国其他地方的军事问题
经济问题和民间的骚乱
东林的溃灭
魏忠贤掌权
天启末年的政治动荡
崇祯朝,1628—1644年
魏忠贤的垮台
海上贸易的发展(约1628—1634年)
经济衰退和西北的叛乱(1628—1631年)
1629—1630年的满族人入侵
大凌城之围及其余波
温体仁和崇祯皇帝
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干旱、饥荒和叛乱(1632—1636年)
东南部的经济停滞和社会不稳定(约1634—1638年)
杨嗣昌的浮沉
经济危机(约1639—1644年)
政治和军事上的崩溃(约1641—1644年)
顺朝过渡时期
第十一章 南明,1644—1662年
弘光政权
早期的问题与后果
敌人和战略
“三大疑案”
弘光政权的结局
长江下游地区的抗清活动
鲁王政权和隆武政权
两个朝廷的并存
合作失败
内部问题和战略问题
两个政权相继灭亡
两广和湖广南部的永历政权,1646—1652年
永历与绍武的对立
清军初次突破两广
流亡朝廷在广西和湖广东南
金声桓和李成栋反正
还都肇庆后的永历朝廷
朝廷的西逃
监国鲁王的海上政权,1646—1652年
明朝在失去沿海省份后重建据点
福建阶段
浙江阶段
从日本求援
西南和东南,1652—1662年
张献忠的遗产
孙可望和李定国控制下的永历朝廷
朝廷逃入缅甸
永历皇帝在缅甸的困境
郑成功的崛起
同清廷谈判
北伐
退到台湾
第十二章 明代的历史著述
引言若干普遍趋势
国史馆
有关历史或作为历史资料的明代政府出版物
关于个别政府机构的半官方著作
半私的和私人的综合体和编年体编史工作
传记著述
各种历史评论
经世文
关于外事和军事组织的著作
类书和地理、经济、科技著作
方志
结束语
参考文献介绍
第一章 明王朝的兴起,1330—1367年
第二章 明代的军事起源
第三章 洪武之治,1368—1398年
第二手叙述
原始资料
第四章 建文、永乐、洪熙和宣德之治,1399—1435年
第五章 正统、景泰和天顺统治时期,1436—1464年
第六章 成化和弘治统治时期,1465—1505年
第七章 正德时期,1506—1521年
第八章 嘉靖时期,1522—1566年
第九章 隆庆和万历时期,1567—1620年
第十章 泰昌、天启、崇祯三朝,1620—1644年
第十一章 南明,1644—1662年
参考书目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