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年鉴系列(首批10部)出版发布会暨学术年鉴座谈会近日在京召开
填补学术出版空白 打造中国学术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年鉴系列(首批10部)出版发布会暨学术年鉴座谈会近日在京召开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年鉴工程大力支持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倾力打造哲学社会科学第一套学科年鉴——中国社会科学学科年鉴系列。2013年度连续出版10册。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年鉴》《中国经济学年鉴》《中国人口年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年鉴》《中国哲学年鉴》《中国宗教研究年鉴》《中国文学年鉴》《世界经济年鉴》《中国民族研究年鉴》《中国地方志年鉴》。作为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基本情况的案头书,掌握各学科建设情况的必备卷,规模国内第一、影响力首屈一指;在世界范围内,我国是第一个出版系列学术年鉴的国家。内容存真求实、文风朴实无华、版式风格统一规范;反映学科建设基本情况,反映学术热点、焦点、难点;印制精良典雅,统一标识、开本、封面。易于保存收藏。
2014年7月9日(星期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举办的“中国社会科学年鉴系列(首批10部)出版发布会暨学术年鉴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扬副院长、李培林副院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马援局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赵剑英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职能局、各研究所负责人出席了会议。来自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媒体的记者参与了会议报道。
李扬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社科院出版学术年鉴,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是党中央和国务院赋予我们的光荣职责。编纂好学术年鉴,事关中国的话语权。对于各研究机构来说,学术年鉴的编纂能够促进研究机构的学术研究。他提出四点要求,即:要强调学术年鉴的规范化,编纂的学术年鉴要有创造性和研究性;年鉴要尽快“走出去”;要加强年鉴的数字化建设;年鉴要在经营收益上有可持续性等。
李培林在致辞中指出,各研究所所长要把好学术关,不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放进来,而要将学界普遍关心的、想知道的信息放进来,要把学术年鉴打造成一个精品系列,年鉴工程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发展。
赵剑英在致辞中指出,年鉴工程是根据院里统一规划和布局开展实施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在学术年鉴出版过程中做了很多工作,不仅统一了封面设计,扩大了学术年鉴的影响力,还力争实现年鉴的标准化,并作了经营方面的探索。
马援从创新工程角度谈了年鉴工程的重要意义,指出年鉴工程“不但预示着或者说已经显现出来我们社会科学年鉴这个品牌的初步确立,填补了我们国家图书出版业的一个空白,同时,也是我们院在科研成果、科研研究、组织、出版链条,组织机制方面的一个创新。”
文学研究所所长陆建德、哲学研究所所长谢地坤、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郑筱筠、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姚枝仲代表已出版年鉴单位分别介绍了相关年鉴的编纂情况。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邢广程、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政治学所所长房宁、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赵克斌等拟出版年鉴单位负责人也介绍了各所学术年鉴的筹备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赵剑英指出,要围绕打造年鉴品牌这一战略目标,把学术制高点、哲学社会科学最高殿堂的功能丰富起来,用两、三年时间培育30种乃至40种年鉴,覆盖主要的一级学科和重要的二级学科,将总体板块搭建起来。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王浩主持。
我们将在下期发布每部年鉴图书的内容介绍,敬请关注!欢迎订购中国社会科学年鉴系列图书。
(邓晓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