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万元起家到发行2000逾种图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40周年
12日,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出版座谈会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4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
中新网北京6月12日电 (记者 陈溯)12日,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出版座谈会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4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出版协会,以及全国高校和地方社科院的专家及作者代表近三百人出席了会议。
与改革开放同行,到今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也走过了40年的历程,见证了当代中国的巨变与进步,参与并见证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出版了大量学术精品力作,在学术界积累了优良的口碑。
“40年来,几代社科出版人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从8万元起家,发展到现在年出书2000多种。人员规模从几十人发展到现在200多人,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专业编辑队伍、经营管理队伍和市场营销队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在会议上发表致辞时表示,4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学术出版的基本定位,已经发展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出版重镇、国家智库成果的重要发布平台和中国学术“走出去”的主力军,并成为国家高端智库成果的重要发布平台。
据了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首批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且众多图书先后获得国家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国家级奖项。
当天,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纷纷表达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祝贺与期望。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表示,希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动服务国家新型智库建设,把包括"国家智库报告"在内的"中社智库"这一品牌做专、做精、做响亮。以创新为动力,推动网络出版、大数据的出版,发展新型业态的出版。通过改革创新,增加新优势,再上新台阶。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汝信表示,社科出版社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术资源,出版了大量开风气之先的精品力作,在哲学、美学等领域,不断有佳作问世。作为学术出版社就应该真正把读者放在心上,不仅关注学术精品的传播,而且致力于科学知识的普及。祝愿社科出版社在新时代能够走得更好更稳,继续发挥好“传播学术经典,引领大众阅读”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表示,40年来社科出版社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齐头并进,协调发展,在主题、学术精品、国家智库成果出版、“走出去”、出版业态的创新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40年来社科出版社积极服务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是社科院学术成果传播的一个重要的窗口,同时又面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是中国这个领域学术出版的排头兵。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央文史馆馆员陈来向社科出版社多年来的支持表达感谢,他表示,尤其感谢老一代社科出版社的编辑尽心尽力负责扶持青年学者,祝愿社科出版社在今后迎来更大的发展。
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代表北京大学以及个人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4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表示,借助于图书出版的方式,出版社参与了整个中国知识和学术进步的过程。“季羡林、吴树青、金克木这些前辈都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过书,从这里也可以看到这些学者对出版社的肯定,从社长到编辑,他们致力于维护发展跟学者、跟学术界之间广泛深入的联系,这对于赢得好的作者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谈到出版社未来的发展蓝图,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表示,中国和世界都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出版社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开创社科院学术出版工作新局面有以下几点看法。一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加强出版阵地建设。二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出好书,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三要以质量建设为抓手,推出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的精品力作,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学术出版品牌。四加快智库成果高端发布平台建设。五要推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有机融合。六要始终坚持学术出版“走出去”战略,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社科出版社由传统学术出版名社向国际知名学术传播和知识服务机构快速转型。
当天,会议还发布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35卷本“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丛书,这套丛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历史发展、当前状况和前沿动向进行系统回顾、总结和反思。自2008年启动,到2018年,前后历时10年,总计1860万字,被誉为“国内唯一系统完整地展现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史的大型丛书”。